第164章 敌讯与隐忧,暗流始涌动

那名昏迷的蒙古百户被单独关押在一个简陋的帐篷里,由专人严密看守。凌岳并没有急于审讯,而是先让军医对其进行救治——既要保住他的命,也要确保他没有反抗或自尽的能力。

直到第二天下午,这名叫做“巴特尔”(意为勇士)的蒙古军官才悠悠转醒。当他看到周围陌生的环境和明显是宋人打扮的守卫时,顿时惊恐地挣扎起来,却发现浑身无力,被绳索牢牢捆缚。

凌岳得到消息,亲自前来审讯。他没有用刑,只是让士兵给了巴特尔一些水和稀粥,然后通过通译(军中恰好有懂得蒙语的士兵),冷静地开始问话。

最初的巴特尔十分顽固,闭口不言,甚至破口大骂。但凌岳并不着急,他只是淡淡地告诉通译:“告诉他,他的命是我们救的。我们也刚刚经历了一场天灾,对杀戮没有兴趣。我只想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尤其是你们蒙古军的情况。说出来,他可以活下去,甚至有机会回到草原。不说,我就把他丢给外面那些饿疯了的俘虏营,他们很乐意用他来换口粮。”

饥饿的威胁,远比酷刑更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尤其是在巴特尔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那场毁灭性灾难之后。他看着凌岳平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神,又想起昨日那如同世界末日般的景象,以及沿途看到的蒙古军溃散惨状,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

他断断续续地开始交代。

通过他的口供,凌岳大致拼凑出了蒙古军的情况:阿术的主力在“天罚”中损失极其惨重,尤其是集中在营地里的部队和牲畜,伤亡可能过半。高级将领也多有死伤,阿术本人据说被震落马下,受了伤,但性命无碍。整个蒙古军建制被打乱,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弥漫着一种“长生天降罪”的恐慌情绪,许多蒙古士兵甚至认为是因为他们攻打钓鱼城杀戮过甚引来了天谴。

目前,残存的蒙古军已向后撤退了数十里,正在一处地势相对平缓的地方收拢溃兵,整顿秩序。但粮草补给几乎全毁,军心涣散,短时间内绝对无力再组织起有效的进攻,甚至能否维持住包围圈都成问题。巴特尔就是在混乱中与本部失散,试图寻找食物时被发现的。

“你们…你们宋人…是不是会召唤天雷?”巴特尔最后忍不住,带着恐惧问道。显然,蒙古军中将这场灾难与之前夔州军使用的“震天雷”、“雷铳”等神秘武器联系了起来,产生了更深的畏惧。

凌岳不置可否,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心中已然有数。蒙古军的困境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战略窗口期。

然而,巴特尔还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信息:在灾难发生前,他曾无意中听到阿术和几个汉人幕僚(可能是吕师夔等人)的谈话,似乎提到过“朝廷”、“议和”、“猜忌”等字眼,好像临安那边对四川的战事久拖不决,特别是对凌岳这支突然冒出来的强大势力,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这个消息让凌岳的眉头再次皱起。外患未除,内忧已生。南宋朝廷的昏聩和猜忌,他是深知的。自己如今势力受损,困守灾区,若是临安方面此时做出什么愚蠢的决策,或是试图插手四川事务,甚至与蒙古暗通款曲…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