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黎明,天色微熹,寒露未曦。
夔州城外的点将场上,黑压压地肃立着即将东出的援军。人数并非极多,约一万五千人,但却是凌岳目前能抽调出的最核心、最精锐的力量。其中包括:
“磐石营”重步兵三千人,披重甲,执巨盾长兵,乃攻坚破阵之核心。
“疾风营”轻骑两千人,弓马娴熟,擅长侦察、迂回、追击。
“破军营”精锐步兵一千人(由岳璃带回),装备最精良的冷兵器和部分皮甲,单兵战力极强,作风悍勇。
其余为各营抽调混编的战兵及部分负责运输、工事的辅助兵种。
随军携带了超过两百具新赶制出的单兵弩炮(可发射爆炸箭矢或重型弩箭)、大量震天雷、猛火油柜,以及仅供少数精锐使用的、经过伪装的火器(如燧发枪雏形,对外称“雷铳”)。
军队前方,一辆特制的、由四匹健马拉动的坚固指挥车上,凌岳一身玄色铁甲,外罩暗红色斗篷,腰佩长刀,目光冷峻地扫过眼前的军队。他的身边,站着同样甲胄齐全、神色肃穆的岳璃(担任前军先锋指挥)和凌一(担任中军协调及特殊装备管理)。
没有冗长的誓师,凌岳的声音通过一个铁皮喇叭,清晰地传遍全场,沉稳而有力:
“将士们!蒙古鞑虏,围我合州,攻我钓鱼城!城内是我们的同袍,是王坚、张珏将军,是数万誓死不降的大宋军民!他们已坚守数月,浴血奋战,如今箭尽粮绝,疫病横行,危在旦夕!”
“他们,在等着我们!”
“此去东出,非为争地,乃为救人!非为私利,乃存国脉!我们要撕开蒙古人的包围,碾碎他们的炮车,踏平他们的营垒,与钓鱼城弟兄们会师!”
“我知道,前路艰险,敌众我寡!但夔州儿郎,从无惧色!我们有利器,有肝胆,更有必胜之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