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蜀中来客与科技跃迁

王坚的扩张行动捷报频传。北线成功“光复”了归州大部,兵锋一度接近秭归,吸纳流民上万,缴获颇丰。西线也成功渗透入四川境内,与几股小规模的义军和溃兵建立了联系,但并未贸然靠近钓鱼城等核心据点。

就在西线部队在一次清剿小股蒙古游骑的行动中,意外救下了一队被蒙古人追击、看起来像是信使的队伍。这队人衣着破烂,却带着一种不同于普通百姓或军人的气质,尤其是为首的一名中年文士,虽然狼狈,眼神却依旧沉着。

被带回基地后,这名文士起初十分警惕,拒不透露身份和使命。直到他看到了基地内井然有序的景象、士兵们相对精良的装备(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宋军)、以及那隆隆作响的水力机械后,眼中才露出难以置信的震惊之色。

当冉琎奉命前去接触,双方一番文绉绉的试探和交锋后,那名文士终于长叹一声,亮明了自己的身份。

他竟是四川制置使司麾下的一名低级幕僚,姓文名壁,字宋瑞,奉命冒险穿越蒙古控制区,前往临安府求援!只因钓鱼城虽暂解围困,但损失惨重,粮草器械匮乏,急需朝廷支援!然而,蒙古大军虽退,封锁犹在,他们一行屡遭险阻,几乎丧命。

文壁原本对这支突然出现的“山神”军队充满疑虑,但亲眼所见之后,态度大为转变。他尤其对那水力锻锤和匠作营的“高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凌岳得知后,决定亲自见一见这位“蜀中来客”。

中军帐内,文壁看着眼前这位戴着面具、气息深沉的“山神”主事人,心中惊疑不定,但还是保持了礼节。

“文先生冒险出川,忠勇可嘉。”凌岳的声音透过面具传出,“不知如今蜀中情势究竟如何?钓鱼城王坚将军(历史上钓鱼城守将亦名王坚)可安好?”他特意提到了重名的王坚,以作试探。

文壁听到对方竟知王坚之名,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叹道:“有劳将军动问。王都统制(王坚)无恙,只是心力交瘁。钓鱼城虽暂得喘息,然城中粮草仅够数月之用,箭矢兵甲损耗殆尽,伤兵满营……若无外援,恐难持久。奈何朝廷远在临安,道路阻隔,音讯难通……”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忧愤和无奈。

凌岳沉默片刻。他知道历史上钓鱼城坚持了很久,但过程极其艰苦。如今蒙哥虽死,但压力并未完全解除。

“文先生可知,蒙哥已死,蒙古内乱,此正是重整河山之时?”凌岳缓缓道。

文壁苦笑:“略有耳闻。然鞑虏势大,即便内乱,其留在四川的兵力亦非我等残兵所能敌。且朝廷……唉……”他似乎对南宋朝廷的效率和援助不抱太大希望。

凌岳心中一动。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将触角伸入四川,与真正的抗蒙核心力量建立联系的机会。

“文先生,远水难救近火。临安路途遥远,且朝中诸公……呵。”凌岳轻笑一声,“我等虽僻处夔门,亦是大宋子民,愿助王都统制一臂之力。”

文壁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希望的光芒:“将军此言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