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济安回到王府内直接去了为恩科筹备而设立的临时官署。
那里,孔文正和宋濂正带着一群临时抽调来的翰林院学士和算学博士,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殿下,您来了。”
见到萧济安,宋濂连忙放下手中的卷宗,迎了上来。
“殿下您快看,这是按照您的意思,连夜赶制出来的标准试卷!纸张用的是汪老板赞助的顶级宣纸,墨用的是孙老板的‘百年徽墨’,印刷清晰,还带防伪暗印,绝无仿冒的可能!”
萧济安拿起一张试卷,仔细端详。
纸质坚韧,墨香清雅,排版清晰,甚至在卷首的位置,还印着一个由“济世亲王府监制”和赞助商徽记组成的精美纹章。
“不错。”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进度如何?”
“回殿下,一切顺利!”
孔文正也走了过来,这位曾经的老顽固,如今却像是焕发了第二春,精神矍铄,
“经义、策论的考题,老夫已经与宋大人反复推敲定了下来。只是这算学与水利之科,题目该如何出才能既考出实学,又不至于太过刁钻,老夫还在与几位博士商议。”
萧济安笑了笑,走到那几位正围着一张图纸,争论得面红耳赤的算学博士面前。
“诸位,不必拘礼。我倒是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他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迅速画出了一个后世中学生都无比熟悉的几何应用题。
“譬如,我大夏要修一条驰道,需要横穿一座山。如果从山两侧同时开凿,为了确保两端能精准对接,敢问这隧道的长度与坡度,该如何计算?”
那几位算学博士看着这道闻所未闻的题目,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光,立刻便拿出算筹,沉浸在了紧张的演算之中。
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萧济安的心中也难得升起了一丝暖意。
这才是他想看到的。
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有意义的目标而全力以赴。
就在他与孔文正等人讨论着考场布置的细节时,一名王府的亲卫突然神色慌张地冲了进来。
“王爷!不好了!”
“出事了!”
那亲卫的指着窗外京城东市的方向,结结巴巴的说道:“文……文渊阁……走水了!”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脑子一懵。
文渊阁!
那是京城最大的书局,也是此次恩科试卷的独家印刷点!
萧济安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冲到窗边,只见东城的方向一股夹杂着黑灰的浓烟正冲天而起,染黑了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