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因为他是萧济安(上)

萧济安指向的位置是京城南郊的一段运河故道。

“宋先生,你看这里。”

他指着那条河道:

“此河乃是京畿漕运的要道之一,但因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每逢汛期便时常泛滥淹没两岸良田。

工部为此上了十几道请求拨款修缮的折子,都因国库空虚而被搁置。”

“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他拿起朱笔,在那段河道上画下一个圈。

“我们集中所有的人手物料技术等优势资源,用最快的速度将这段河堤修复。”

“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以工代赈’不仅能让灾民吃上饭,更能为我大夏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价值!”

“这就叫榜样的力量。”

宋濂听着这通俗却又无比精准的比喻眼中光芒大作,抚掌赞道:

“殿下英明!如此一来既可积累经验,又能凝聚人心,更可向陛下展示成果,一举三得!”

计策已定,雷厉风行。

翌日天刚蒙蒙亮,督造司的队伍便浩浩荡荡地开赴城南的灾民大营。

数十名衙役在前开道,敲着铜锣高声呼喊着,试图将那些蜷缩在窝棚里早已被饥饿和绝望折磨得麻木的灾民们聚集起来。

在灾民营最显眼的位置,一座临时高台已经搭好。

宋濂亲自站在高台之上,手持一个简易的铁皮喇叭,对着下方那无数双麻木而警惕的眼睛朗声宣布。

“奉督造司钧令!朝廷怜悯尔等流离失所,特设‘以工代赈’之法招募青壮修缮河堤!凡入工程队者,朝廷供三餐饱饭,完工更有工钱可拿!”

他的声音通过铁皮喇叭传遍了整个灾民营。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台下那黑压压的人群除了引起一阵低低的骚动外,并无多少人上前来。

他们只是用一种怀疑、观望甚至带着些许嘲弄的眼神看着高台之上的众人。

“官府的话也能信?”

一个角落里,一个看起来有些见识的老人对着身边的年轻人嗤笑道:

“孩子,记住喽,官字两张口,怎么说都是他们的理。说给你饱饭,到时候给你一碗能照出人影的稀汤就算兑现承诺了。”

“可不是嘛!”旁边一个汉子吐了口唾沫,

“上次京兆府的人来说给我们发官粮,结果呢?那粮食霉得都能当药材了!还不是要我们拿身上最后几件破烂去换!”

“是啊,别又是骗我们去卖命,到时候死在工地上连口薄皮棺材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