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济安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如同晨钟暮鼓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其一,解决了灾民的吃饭问题。他们凭自己的力气吃饭,吃得心安理得有尊严!
这比单纯的施舍更能安抚人心,更能杜绝‘等靠要’的懒惰之风。他们有了活干有了盼头,自然不会再生出作乱之心。”
“其二,解决了朝廷的基建难题。数十万劳动力若是组织得当,其效率将远超工部平日雇佣的民夫。
不出半年,京畿地区的面貌必将焕然一新!河道通畅则水运便利,官道平整则商旅不绝。这些都是实实在在能为我大夏带来长远利益的功绩!”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萧济安的目光最后落在龙椅之上那道深不可测的身影上,
“此法不必向商人加征重税,避免了与民争利,动摇国本。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笔启动的粮款。
而随着工程的推进,这些被修复的官道水利本身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举三得!既安抚了灾民,又兴修了水利,更保全了朝廷信誉!这便是我说的‘以工代赈’!”
所有人都被这个闻所未闻却又精妙绝伦的方案深深震撼了。
还能这样?
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做?!
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那数十万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不单单是一张张要吃饭的嘴,更是一双双能干活的手!
“好……好一个‘以工代赈’……”
兵部尚书喃喃自语,他看着萧济安的眼神充满了敬佩。
“是啊,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灾民生计,还顺便把京畿地区的水利和官道都给修了,这……这简直是一举多得啊!”
工部尚书也抚掌赞叹,脸上满是兴奋。
“最妙的是还不用加税!如此既不得罪商贾,也不增加国库负担,殿下此智我等……望尘莫及!”
一名中立的言官由衷感慨道。
赞叹之声开始在大殿之内此起彼伏地响起。
那些先前还在附和刘邦主张加税的官员,此刻也都纷纷调转枪头,对萧济安的方案大加赞赏,仿佛这个主意他们早就想到了一样。
丞相王道站在那里,浑浊老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他看着自己的女婿,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