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彬深吸一口气,指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打开了一个标注为“龙渊-绝密案件”的档案袋,从里面拿出一份资料,上面是关于滇省牢哀山事件——‘归墟行动’的厚重黑色档案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份打印于三十五年前的内部调查报告,标题触目惊心:“关于1987年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南核心区‘黑水潭’区域科考队集体失踪事件的初步调查报告。”
同时报告附件中几张褪色严重的彩色照片,拍自失踪科考队的营地帐篷内部。
照片显示帐篷内物品凌乱但无明显打斗痕迹,几本摊开的野外记录本上,最后几页的字迹却陡然变得狂乱扭曲,力透纸背,反复涂写着几个难以辨识的词汇,像是极度惊恐下的产物。
其中一张照片,显示对准了帐篷帆布的一角...
那里沾着一小片粘稠、透着诡异幽绿的污渍,即使隔着三十多年的时光和劣质打印效果,依然能感受到那东西散发出的令人不安的质感。报告结论栏只有冰冷的八个字:“原因不明,建议封存”。
而这仅仅是序幕。李鸿彬翻过这叠报告,下面是一份标注着更高密级的“归墟行动Ⅱ”。
执行日期:新历2016年5月15日,行动指挥:轩辕旭(代号‘烛龙,’)。任务目标:深入哀牢山黑水潭区域,确认并评估1987年科考队失踪事件,发现牢哀山深处未知遗留的异常生物污染源(代号‘影噬菌’),必要时予以清除或永久封存。
行动计划写得极其专业、冷静,配备了当时最尖端的防护装备和生物采样设备清单,甚至列出了针对‘类菌丝状高活性未知生物质’的多种高温、强酸、强辐射消杀预案。
可就算是做好了万全之策,也造成了几乎全军覆没的结果,在李鸿彬看来这份理性的计划书与后续的结局形成了令人窒息的讽刺。
可这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牢哀山的时事件,真正的核心在资料之后,那是轩辕旭亲手记录的、字迹潦草颤抖的行动日志残篇,以及那些被时间侵蚀却依旧散发着血腥气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