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江湾寒冬的全球治理年度复盘与新周期筹备

陈守义拍了拍李教授的肩膀:“科学研究没有国界,只有大家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发挥这些冰芯样本的价值。对了,你们的研究报告完成后,一定要纳入《2030 全球治理年度报告》,让更多人了解北极的气候变化情况。”

调解结束后,陈守义在科考站的实验室里看到了那些珍贵的冰芯样本 —— 它们被存放在透明的试管里,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蓝色,像一块块凝固的时间。李教授指着样本上的分层解释道:“每一层都代表着不同年份的气候情况,通过分析这些分层,我们能知道过去百年北极的温度变化、降水情况,甚至能推测出未来的气候趋势。”

陈守义看着冰芯样本,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可以把冰芯样本的分层数据做成可视化模型,放在年度复盘的展厅里,让更多人直观地了解北极的气候变化,这样才能引起更多人对极地生态保护的重视。”

李教授立刻表示赞同:“这个主意好,科学研究不仅要出成果,还要普及知识,让更多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离开北极科考站时,一场新的雪又开始飘落,陈守义望着窗外白茫茫的冰原,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次冰芯数据争议的解决,不仅化解了一场科学研究的矛盾,更为全球科研团队的合作树立了典范,这才是全球生态治理应有的样子。

东非草原节水技术迭代:传统智慧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小林带着专家团队抵达东非草原时,奥马尔长老正带着村民们在沙棘种植区忙碌。由于罕见的冬旱,草原上的牧草已经枯黄,沙棘苗的叶子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村民们正用木桶从远处的水井里挑水,一点点浇在沙棘苗的根部,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焦急。

“奥马尔长老,我们来了!” 小林跳下车,手里拿着新研发的智能滴灌设备,“这次我们带来的设备,能帮你们节省很多水,还能根据沙棘苗的需求自动灌溉。”

奥马尔长老握着小林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指着干枯的草原:“小林女士,你们来得太及时了,再不下雨,这些沙棘苗就保不住了,我们的牛羊也会因为没有牧草饿死。”

小林团队立刻在沙棘种植区搭建试点,他们先在每棵沙棘苗的根部安装了一个小小的土壤墒情传感器,然后将智能滴灌管铺在土壤表面,再把传感器和滴灌设备连接到控制终端。“这个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和养分,” 小林向村民们演示设备的操作,“当土壤湿度低于沙棘苗的需求时,设备会自动打开阀门,进行滴灌;当湿度达到标准时,阀门会自动关闭,这样既能保证沙棘苗的水分需求,又不会浪费水。”

村民们围在设备旁,好奇地看着这个能 “自动浇水” 的机器。卡鲁蹲下身,仔细观察着滴灌管流出的水珠,疑惑地问:“小林女士,要是遇到设备故障,或者没有电了,我们该怎么办?”

小林笑着拿出一个用石头做的槽子:“这就是我们结合你们马赛族的传统智慧设计的,在每个滴灌设备旁,我们都会设置这样的储水石槽,平时可以收集雨水,遇到设备故障或停电时,你们可以用石槽里的水灌溉,就像你们祖先用石缝储水一样。”

奥马尔长老看着储水石槽,眼里满是欣慰:“这是我们马赛族世代相传的储水方法,没想到能和你们的高科技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设备故障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接下来的几天,小林团队和村民们一起,在沙棘种植区全面推广智能滴灌设备。为了让村民们更好地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他们还在部落里举办了培训班,手把手地教村民们操作控制终端、维护滴灌管、更换传感器。卡鲁学得最快,很快就成了部落里的 “设备维护员”,每天都会背着工具包,在种植区里巡查设备,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以前我们浇水全靠经验,有时候浇多了,有时候浇少了,” 卡鲁一边检查滴灌管,一边对小林说,“现在有了这个智能设备,沙棘苗长得比以前好太多了,你们看,这些新长出来的叶子多绿啊!”

小林看着长势喜人的沙棘苗,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拿出平板,打开东非草原的生态监测数据:“从数据上看,智能滴灌设备比传统灌溉节水 30%,沙棘苗的存活率也从 75% 提升到了 90%,等到明年春天,这些沙棘苗就能结出果实,你们不仅能卖果实赚钱,还能用来喂养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