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璟伏诛,太子党羽肃清,祭天宫变的余波在萧清璃雷厉风行的处置下迅速平息。朝堂内外,无人再敢小觑这位以铁血手腕廓清寰宇的长公主监国。然而,扫除积弊只是第一步,如何在一片废墟之上重建秩序,稳定人心,并注入新的生机,才是真正的考验。
紫宸殿侧殿,如今已成了萧清璃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奏章堆积如山,她却处理得有条不紊。皇帝经此大变,精神虽尚可,但体力明显不济,更多时候是半倚在榻上,听着女儿条分缕析地汇报,眼中满是欣慰与倚重。
“父皇,逆案牵连官员所空出的缺额,尤其是吏部、户部、兵部等关键职位,需尽快遴选得力干才填补。”萧清璃将一份精心拟定的名单呈上,“此名单上之人,或为官清正,能力卓着;或于此次平乱中立有功勋,忠诚可嘉。请父皇过目。”
皇帝细细看去,名单上的人选并非全是高门显贵,反而多了不少寒门出身或因不善钻营而久居下位的实干之臣,甚至还有几位是宸王萧景珩麾下因军功获得提拔的将领转任文职。他心中明了,这是女儿在有意打破以往的门第之见,构建一个更注重能力与忠诚的新班底。
“准。”皇帝颔首,提笔批红,“璃儿考虑周详,这些人选,甚合朕意。今后四品以下官员迁擢,你可先行裁定,再报朕知。”这无疑是给予了萧清璃极大的人事任免权。
“谢父皇信任。”萧清璃从容谢恩,接着又道,“京畿各军刚经历换血,军心初定。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明确赏罚,抚恤伤亡,并重新核定各级军官职司,确保如臂使指。儿臣已与宸王兄商议,拟定了初步章程。”
她又递上一份奏章,里面详细罗列了对平乱有功将士的封赏方案,对战死、伤残者的抚恤标准,以及新的京畿防务轮换与协同机制,思虑极为周全。
皇帝看着奏章,又抬眼看了看眼前沉稳干练的女儿,心中感慨万千。曾几何时,他还觉得女儿家不宜过多干预朝政,如今看来,是自己狭隘了。璃儿的眼光、魄力与手腕,远超许多皇子。
“就依你所奏。”皇帝放下奏章,揉了揉眉心,“这些具体事务,你放手去做便是。若有那等倚老卖老、阳奉阴违的,不必顾忌,自有朕为你做主。”
“儿臣明白。”萧清璃应道,语气沉稳,并无骄矜之色。
退出紫宸殿,萧清璃并未回府,而是直接去了内阁值房。几位阁老见她到来,纷纷起身见礼,态度比以往更加恭敬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