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被囚东宫,党羽遭清洗,势力一落千丈。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尤其那些与太子捆绑过深、深知太子若倒台自己绝无幸理的残余势力,岂会坐以待毙?在陆璟筹划着疯狂的个人报复之时,太子一系中较为理智(或者说更为阴险)的谋士们,也开始酝酿一场更为隐蔽、却也更为歹毒的反击。
他们的目标,直指京城命脉——粮食。
时值秋收刚过,新粮入库,本是粮价平稳之时。但若此时京城粮价骤然飞涨,乃至出现缺粮恐慌,必将引发民怨沸腾,社会动荡。届时,他们便可巧妙地将这盆脏水泼向如今风头最盛、且掌管着部分漕运(粮食运输关键环节)的永宸长公主萧清璃身上!指责她“监管不力”、“与民争利”,甚至“囤积居奇,意图不轨”!
此计若成,不仅能重创萧清璃刚刚建立起来的威望,更能转移皇帝和朝野对太子一案的注意力,甚至可能迫使皇帝为了稳定民心,不得不重新启用或倚重太子旧部来平息事端。
行动在暗中迅速展开。
太子一系虽遭重创,但其多年经营,在户部、漕运(非萧清璃直接掌控的部分)以及京城各大粮商中,仍保留着不少隐藏极深的暗桩和利益关联者。
首先,他们通过控制的一些地方官员和粮商,开始在北直隶部分地区暗中大规模收购新粮,制造局部粮源紧张的假象,并刻意放缓粮食运往京城的速度。
其次,利用安插在户部仓场衙门的人手,以“清点库容”、“修缮仓廒”等名义,暂时封存部分官仓,减少市场供应。
最关键的一步,则是指使几个表面上与太子毫无关联、实则受其操控的大粮商,在京城各大粮行同时开始“惜售”。他们并不完全关门,而是每日只放出极少量的粮食,且价格一日数涨,人为制造恐慌气氛。
与此同时,市井之间,一些关于“漕运新法导致运力不足”、“长公主名下商号大量囤粮”的流言开始悄然散播。
起初,这种变化并不明显。但不过三五日,效果便开始显现。
京城西市,最大的粮行“丰泰号”前,早早便排起了长队。然而,店门一开,不到半个时辰,挂出的“售罄”牌子便引发了人群的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