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说明时机没到。”路明合上玉碟,“等下一次。”
李衡没再说话。他从袖中取出那份章程副本,放在案上:“我补充了两条建议,你看看要不要加进去。”
“哪两条?”
“一是双轨监督的具体轮值周期,二是违约申诉的响应时限。”李衡说,“细节越清楚,执行时越少争议。”
“可以。”路明伸手接过,“我会让执事整理进终稿。”
李衡点头,转身准备离开。
“李衡。”路明忽然叫住他。
“还有事?”
“谢谢你回来这一趟。”路明看着他,“很多人这时候会选择避风头,你没有。”
李衡顿了顿:“我是信你,不是赌运气。”
说完,他迈步离去,脚步声渐渐远去。
殿内只剩下路明一人。
他坐回主位,再次打开玉碟,调出过去十年的对外交流数据。屏幕上列出数十次合作案例,按领域、持续时间、中断原因分类统计。他重点查看了技术共享类项目,发现一个规律:凡是早期就公开部分成果的,后续稳定性明显更高;而那些初期保密、后期才披露的,大多在中期出现信任波动。
他把这条结论记下,又翻出近三年内部实验日志的目录。几十项记录排列整齐,大部分标注为“非密级”或“可择期公开”。
他选中几项基础观测结果,设定导出范围,排除核心参数,保留过程框架。影巡接到指令后立刻开始处理,预计明日闭门前能完成初步整理。
做完这些,他靠在椅背上,闭眼片刻。
再睁眼时,目光落在桌角的一枚旧灵简上。那是五年前一位访客留下的,内容是一段关于能量共振的推演模型。当时没人重视,后来被归入冷档。前几天他在查资料时偶然翻到,发现其中有个计算方式,和最近一次矿道波动的频率曲线高度相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拿起灵简,插入读取槽。画面亮起,数据滚动。他一边看,一边在旁边空白玉片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示利、引问、分阶、共参**。
写完后,他把这四个词圈了起来,然后在下方补了一句批注:先让对方看到好处,再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答案不必一次给全,分阶段释放,才能维持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