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傍晚,蒙阴城八路军司令部。
三辆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农家驴车,吱吱呀呀地驶了进来。
驴车上盖着厚厚的、散发着土腥味的茅草和破麻袋片,赶车的“老乡”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褂子,眼神却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萧然带着两名动作异常精干的随从,两人都是同盟军中对文物略懂的战士,早已等在一棵大核桃树的浓荫下。
聂师长和杨城武也亲自到场,神情肃然。
驴车停稳,“老乡”们跳下车,其中一个魁梧大汉走了过来,向聂师长敬了一个军礼:“报告聂师长,陈明前来报到,货物已按指示押送到岸,请指示!”
聂师长回来一个军礼:“好,辛苦你们了,将车上的东西打开!”
陈明动作麻利地掀开茅草和麻袋,拿出一个沉甸甸的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根根的小黄鱼。
“这是30公斤黄金,陈师长命令我交给您!”
聂师长点了点头,示意他放在旁边,然后又指着车上:“其他老物件也一起搬出来吧!这里没有外人!”
茅草被掀开,没有耀眼的金光,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用旧棉被和稻草仔细包裹捆扎的包裹。
一股淡淡的、混合着陈年木料、尘土和岁月沉淀的气息弥漫开来。
萧然示意了一下。他身后一名随从立刻上前,动作专业而轻柔地开始拆解包裹。
聂师长和杨城武的目光紧紧跟随。
第一个包裹打开,露出一个青花缠枝莲纹的玉壶春瓶。釉色温润,青花发色沉稳幽靓,画工精细流畅,典型的乾隆官窑精品。
随从拿出一个强光手电,仔细地照着瓶身内外,检查着釉面、款识、有无冲线修补。
空气安静得只剩下山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