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闻言,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容:“杨团长,说到这个,我正要跟你商量另一件‘生财之道’。”
“生财之道?”杨城武眼睛一亮,“快,快说说!”
萧然起身,走到议事厅角落一个上锁的大木箱旁,示意李振彪打开。
木箱开启,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晶莹剔透的玻璃小瓶,每个小瓶里都装着白色的粉末。旁边还有一堆橡胶塞和小铝盖。
“这是…”杨城武好奇地拿起一个小瓶。
“青霉素。”萧然吐出三个字。
“青霉素?”杨城武手一抖,差点把瓶子掉地上,声音都变了调,“就是…就是那个价比黄金,能救命的‘神药’?战场上多少重伤员,就因为它才捡回一条命?”
“正是。”萧然点头,“上次‘带’回来的物资里,我留了一批高纯度青霉素粉。我让寨子里的医生护士,日夜不停地分装,现在已经装好了这一万支。用的是这种带密封橡胶塞和铝盖的小瓶,保证无菌和药效。”
杨城武看着这一箱在阳光下泛着微光的小瓶子,如同看着一座金山,呼吸都急促了:“萧老弟!你…你这可是握着救命的仙丹,也是点石成金的宝贝啊!你打算…?”
“卖!”萧然斩钉截铁,“但不是在这里卖。我们缺黄金大洋,而上海、重庆、南京这些大城市,特别是那些洋人医院、达官显贵、黑市商人,他们有的是钱,更缺这救命的药!尤其是在鬼子封锁下,盘尼西林更是价比黄金!”
“你的意思是…通过地下党的渠道?”杨城武立刻明白了。
“对!”萧然肯定道,“八路军在敌后有着严密高效的地下交通线。利用这条线,将这些青霉素秘密运往上海、重庆等大城市的地下联络点。由可靠的地下党同志,在黑市上,或者通过秘密渠道,出售给那些急需又出得起高价的人。一根小黄鱼或者是35个大洋,换一支青霉素,但要以黄金为主!因为,购买武器他们只认黄金。”
(民国时期,一根小黄鱼就是一两,当时是按1斤等于16两称计算的一两,折合约31.5克,能够兑换30到40个大洋,我取中间值。)
“一根小黄鱼换一支?!”杨城武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溜圆,“萧老弟,这…这价格是不是…太狠了点?” 他拿起一支小瓶,感觉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真握着根金条。(这里请忽略二次装瓶时的污染问题。)
萧然神色平静:“杨团长,物以稀为贵。这药,能活命。在那些一掷千金的买主眼里,一条命,值不值一根金条?况且,我们不是在做慈善,是在为抗战筹集军费!没有黄金,就没有武器弹药,就没有更多兄弟去杀鬼子,保家卫国!这笔钱,赚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再者,定价低了,反而容易引起怀疑,暴露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