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共生拓新

规则道书 鸡亦阿 3304 字 23天前

巳时?新洲邀约,合作初探

联盟总部的办公室里,林羽正和日本非遗组织代表佐藤视频连线。佐藤拿着 “六艺竹编皮影灯” 的样品:“我们想和你们合作‘竹编 + 和纸’联名款,用你们的竹编做灯架,我们的和纸做灯罩,在日本的非遗展上展出,” 他还提议,“明年春天,邀请你们来日本办‘中日非遗交流周’,让更多日本人了解六艺。”

林羽立刻联系赵阿公和阿竹:“日本的和纸很薄,竹编灯架的藤丝要选更细的 0.4mm,还要用验艺草确保柔韧性,” 赵阿公在电话里说:“可以!我们先做几个样品,寄给佐藤看看,还要教他们用竹草汁粘和纸,既环保又牢固。”

与此同时,美国华人商会的代表也发来邮件,想邀请六艺联盟参加 “北美非遗巡展”,计划在纽约、洛杉矶、多伦多设展,展品以中欧融艺文创为主,还希望阿竹、阿银能去现场演示技艺。“北美巡展要考虑物流周期,展品得提前两个月准备,还要符合美国的检疫标准,” 林羽回复邮件,“我们会安排武汉枢纽专门负责北美订单的质检,确保顺利通关。”

巳时末,日本和美国的合作意向基本确定,林羽望着桌上的合作方案,突然觉得六艺的 “全球地图” 又多了两个光点。“以后我们的手艺,要走到亚洲、美洲,走到更多地方,” 林羽说。望着方案上的细节,突然懂得 “新洲邀约非易事,合作初探拓疆域” 的道理 —— 非遗全球化的版图,藏在合作的诚意、细节的对接、标准的坚守里,藏在每个为跨洲传播铺路的瞬间。

午时?雅克到访,六巷迎客

六巷的村口锣鼓喧天,赵阿公带着街坊邻居迎接法国匠人雅克。雅克刚下车,就被孩子们围着,送上竹草编的小挂件;孙阿婆递上一杯六艺茶,用银草做的茶杯托:“这是我们自己炒的茶,用银草托着,不烫手,” 雅克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笑着说:“好喝!比我们欧洲的红茶更清香。”

赵阿公带着雅克参观老竹坡,指着一片楠竹:“这些竹能做竹编,我们用验艺草选竹,草叶泛绿就是好竹,” 雅克取出随身携带的欧洲藤编工具,弯腰选了一根细藤:“我们选藤靠手感,你们靠草木,很有趣,” 他试着用验艺草检测藤条,草叶泛绿,“果然是好藤!我们可以用它编一个‘中欧合编筐’。”

午时末,雅克在竹编坊体验六艺竹编,阿竹教他用 0.5mm 藤丝编平纹,雅克则教阿竹用欧洲的 “绕环编法”,两人合作的竹筐很快成型,筐身上编着竹草纹和欧洲的玫瑰纹。“这是我们的第一件合作作品,要放在国际体验中心展览,” 赵阿公说。林羽望着竹筐上的融艺纹样,突然懂得 “雅克到访非易事,六巷迎客显真情” 的道理 —— 非遗全球化的友谊,藏在村民的热情、技艺的交流、作品的融合里,藏在每个为文化团圆铺路的瞬间。

未时?中欧研发,技融新境

六巷的木雕坊里,雅克、赵阿公、阿木正一起研发 “竹编藤编融合架”。雅克提出用欧洲的藤编做架身,增加柔韧性;赵阿公建议用六艺的竹编做隔板,保证承重;阿木则设计在架身上刻竹草纹和欧洲的卷草纹,用木草汁上色,既环保又美观。“藤编的接口要用竹草汁粘,比胶水更耐用,” 赵阿公演示给雅克看,雅克试着涂抹,很快就掌握了技巧:“这种方法很实用,我们欧洲的藤编也可以用。”

小主,

林羽协助记录研发过程:从原料选择(欧洲藤条 + 老竹坡楠竹)、编法融合(绕环编法 + 平纹编法)到纹样设计(竹草纹 + 卷草纹),每个步骤都用照片和视频记录,计划整理成《中欧融艺技艺手册》,供两地传承人参考。“这个架子的承重能达 10 公斤,既可以当书架,也可以当装饰架,” 林羽用体重秤测试,“符合家用标准,以后可以批量生产。”

未时末,首个融合架完成,验艺草贴在接口处,泛绿证明稳固;木草汁上色的纹样均匀,竹草纹和卷草纹交织,宛如一体。“太完美了!我们要做 100 个,放在欧洲的体验中心和六巷的体验中心,” 雅克兴奋地说。林羽望着融合架,突然懂得 “中欧研发非易事,技融新境开先河” 的道理 —— 非遗全球化的创新,藏在技艺的互补、方法的融合、作品的实用里,藏在每个为文化突破铺路的瞬间。

申时?体验试营,客赞声扬

六巷国际非遗体验中心迎来首批试营游客 ——20 名来自欧洲的研学团。孩子们在 “六艺体验区” 跟着阿竹编迷你竹筐,用 3D 模具辅助,很快就编出了带着竹草纹的作品;大人们则在 “欧洲非遗区” 跟着雅克学藤编,雅克教他们用 “绕环编法” 做小挂件,还讲解欧洲藤编的历史。“我第一次编竹编,虽然不好看,但很有趣,”10 岁的法国男孩路易举着作品,阿竹帮他系上红绳:“这是中国的吉祥绳,祝你天天开心。”

体验中心的茶歇区里,孙阿婆给游客泡六艺茶,用的是杭州分中心的陶瓷茶具,茶杯上刻着竹草纹和欧洲的玫瑰纹。“这茶很好喝,茶具也很漂亮,” 研学团团长玛丽说,“我们要把体验的照片发回欧洲,让更多人知道六巷,知道中国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