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平台本身则停靠在“基石”小行星的近地轨道上,如同母港一般,接受着来自地面的物资补给和维修支持,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深度维护和升级。艾斯特拉迫不及待地将她从“守望者”数据中解析出的一些理论投入实践,尤其是对跃迁引擎的维度折叠改造,虽然风险很大,但潜力无限。
这段相对和平的时光显得弥足珍贵。
林洛和李静雅有了充足的时间来恢复和适应。林洛的精神力变得更加凝练,与“方舟核心”的连接更加得心应手,甚至开始能初步引导圣碑知识中的一些浅层应用。李静雅则完全掌控了蜕变后的“纯净之火”,她的力量不再狂暴,而是如同呼吸般自然流转,还能与小行星上的原生生命产生奇妙的共鸣,甚至加速了温室的作物生长。
苏婉清建立起了完善的医疗体系,不仅关注身体健康,也开始对团队成员(包括途中救助的少数幸存者)进行心理疏导。长期的末世压力需要释放。
秦雪则忙于训练新加入的成员,整编防御力量,并派出侦察机对K-23星域进行彻底勘察,确保没有隐藏的威胁。
陈筱雨和艾斯特拉则完全沉浸在了知识的海洋里。她们的合作愈发默契,一个负责理论解码和建模,一个负责技术实现和“魔改”。维度折叠引擎的初步实验取得进展,虽然第一次试运行只让“雷鹰”跳跃了微不足道的距离并吐得一塌糊涂,但证明了可行性。法则稳定力场的发生器也在紧张研制中。
然而,宁静总是短暂的。
首先出现问题的是艾斯特拉。她在一次试图破解“奇点之心”数据的深层加密时,触发了数据内部某个隐藏的保险机制,一股强大的反冲能量差点烧毁她的终端机,她也因此受到轻微的精神冲击。 “这东西……有鬼!”她心有余悸地对林洛说,“防御机制强得离谱,而且……感觉不像是单纯的保护,更像是在隐藏什么特别危险的东西。”
紧接着,陈筱雨从持续解码的“守望者”监测数据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终焉之涡”的扩张速度,比“守望者”时代预测的模型快了整整17%!法则崩坏的速度正在加剧,留给他们的时间可能远比想象的要少。
最直接的压力来自派往侦查“新芽”生态方舟坐标的先遣小队(由秦雪亲自带队)。他们历经艰险穿越了危险的小行星带密集区,终于抵达了目标坐标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