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木棚已然容不下了,还得在另一侧院墙再搭个更大的木棚,这又需要不少木材。
县城那边,王金石与各位掌柜的同盟已然达成,馒头和豆腐必须尽快供应上,刻不容缓。
另一边,何铁牛家中.....
何铁牛晚上回来时,带回来八个于巧倩送的馒头。这新奇的吃食,让刘氏、儿子小牛还有瘫痪在床的老娘都惊为天人,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
刘氏摸着肚子,心中却翻江倒海......
她听说李逸让张绣娘和陈氏跟着做馒头,心中既羡慕又嫉妒,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铁牛!铁牛!”刘氏猛地坐起身,用力推了推身边熟睡的何铁牛。
“啊?咋了?”何铁牛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你还有心思睡啊!”刘氏压低声音,语气带着不满:“李三让你干些卖力气的活,却让张绣娘和陈氏跟着他赚大钱,这一天下来,咱们得比她们少赚多少啊?”
“我就一身力气,那些细活我也做不来啊。”何铁牛揉了揉眼睛,理所当然地说道。
“你做不来我能做啊!”刘氏越说越气:“亏你还一口一个李三兄弟地喊着,人家根本没把你当兄弟!有力气活才想起你,把你当牛使唤,有好处就忘了你!”
何铁牛叹了口气:“咱们这些天也赚了不少了,李三兄弟说了,等他回来就给咱们找赚钱的活计,别瞎想了,快睡吧。”
说罢,他一翻身又睡了过去,很快便发出了响亮的鼾声。
刘氏瞪着屋顶,心中的念头却愈发强烈。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刘氏便催着何铁牛往李逸家赶,二人来到小院时,里面已然热火朝天地忙碌著。
张绣娘和陈氏正在和面,院子里摆着好些新奇的物件,有石磨,有木框,还有一排排蒸笼。
刘氏看着张绣娘和陈氏身上没有补丁的厚实冬衣,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裳,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眼神里满是嫉妒,嘴角微微抽动。
“铁牛哥,嫂嫂,你们来得正好!”李逸笑着迎上来:“我正打算去找你们呢。”
他看到刘氏怀中抱着的小牛,连忙对秦心月说道:“心月,把小牛抱到里屋炕上去,外面天凉,别冻着孩子。”
刘氏连忙将孩子递给秦心月,脸上堆起过分热情的笑容:“真是麻烦你了。”
“嫂嫂客气了。”秦心月抱着孩子,转身进了屋。
李逸看向二人,开门见山:“今日叫你们来,是想让你们也跟着做馒头。这活计虽要些手艺,但不难学,一天赚的钱,比给粟米脱壳要多得多。”
“哎呀!李三兄弟真是厚道!”刘氏连忙应道,脸上的笑容都快溢出来了:“什么好事都惦记着我们,我们自然愿意学!”
说着,她便迫不及待地走到张绣娘和陈氏身边,跟着学起了和面。
李逸看着何铁牛,笑道:“铁牛哥,我要在院子这边搭个新木棚,还得麻烦你去山里砍些树,越多越好。”
“好说!力气我的有的是!”
何铁牛拍了拍胸脯,拎起斧头便出了门。
李逸留在院子里,忙着制作更多的蒸笼和豆腐模具。这些东西不仅自家要用,县城里王金石和其他掌柜的店铺也需要不少,得尽快赶制出来。
忙碌了一整天,刘氏总算学会了蒸馒头,只是手艺还不熟练,和出来的面团不如张绣娘和陈氏的光滑细腻。
晚饭过后,李逸便匆匆赶往张绣娘家,他得赶紧刷医术熟练度,馒头和豆腐的生意刻不容缓,他个人的问题也同样迫切!
守着四个貌美如花的娘子,还有一个诱人的嫂嫂,天天装柳下惠,一心扑在事业上,着实不是长久之计。
白雪儿的心思直白又急切,日日盼着生娃,平日里清冷的秦心月,夜里也渐渐有些不安分,刚过门的陈玉竹,虽羞涩却也难掩期待,唯有于巧倩,还能沉得住气。
拖字诀终究不能一直用,李逸心中暗自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