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容身之处

当年山西的孔家与叶家也是亲戚。

建国后,叶家担心遭遇变故,便举族迁往他处。

叶家的一位中年男子回忆道:“我出生在外地,大学是在印尼完成的。

在校期间,曾跟随李光耀等人四处奔走,也为新加坡的建立出过一份力。”

毕业后,他接管了家族生意。”那时年轻气盛,总想着要不断进步。

于是整天琢磨一些看似宏伟却实际无用的事。”当时,他在国内的同学告诉他,“动荡已经结束,百业待兴,国家鼓励侨胞回国投资兴业,学习先进技术。”他觉得这是难得的机会,便满怀热情地回国。

当地部门自然十分欢迎,还将祖宅归还给他。

小主,

这座宅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说修建时有凤凰环绕。

因此,它被称作“凤宅”。

后花园非常宽敞,有巨大的桂花树、石榴树,还有成片的桃树、玉兰树,以及假山流水、怪石嶙峋的景观。

他说:“我之前一直住在西式洋房或现代公寓里,从未体验过这种古朴风格的住所。

想到这里曾是我祖辈生活过的地方,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临行前,家中长辈叮嘱他,后院有一株近两百年历史的桂花树,早年间,家人曾在树下埋了一面战国铜镜,用于驱邪。

这镜子据说是特意挑选的,以保家族平安。

按照家里的传统,这镜子应该悬挂在中堂横梁之上。

然而,他因频繁参加各种宴请活动,竟将此事抛诸脑后。

某晚,他忽然听见后花园传来奇怪声响,便披衣起床查看。

那天晚上,月光如水,洒在地上仿佛铺了一层薄霜。

我愣在原地,眼前的景象竟与李白诗中所写无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叶先生说到这里,嘴角浮现出一抹深沉的笑意。

他停顿片刻,接着说道:月光之下,我看见一个身形纤瘦的小姑娘,手持一把大剪刀,哼着一首既优美又怪异的歌谣,在修剪月桂树的枝叶。

我站在一旁,看着她将树下的枝叶一一剪去,却因够不到高处而犯难。

最后,她干脆爬上了树,像只慵懒的树懒般攀附其上,试图伸手触及更高的枝丫。

可惜这孩子动作笨拙,还未触碰树枝便“哎呀”一声摔了下来,气鼓鼓地站在树下挥舞小拳头。

我不禁笑出声来,她不仅不惧怕我的存在,反而更起劲地挥舞拳头 。

她告诉我,自己是邻居,因我家许久无人居住,她不忍心见庭院荒芜,便勇敢 入内帮忙整理花草树木。

最终,这小家伙硬是逼得我为月桂、石榴以及桃树修剪了枝条,还负责给所有植物浇水后才肯罢休。

当时我并未多想,只觉得她不过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罢了。

后来,我便让她留宿于此,渐渐与她成了朋友。

她机灵古怪,聪慧过人,不仅精通围棋、古筝,还能吟诗作画……说到这里,叶先生笑了:“有一次,她在父亲珍藏的八大山人的画作上,为那位人物添加了几缕胡须。

因为觉得此人 身露体实在不妥,认为男子应以衣冠自重,所以特意补上胡须作为警示。

此外,她还在我的马远《独钓寒江雪》中,为老渔翁空荡荡的鱼钩添了一条大鲤鱼,说是怜惜老人寒冬钓鱼之不易,总该有些收获才对。”

偶尔,她兴致来了,便会让我拿出琵琶和古筝,亲自为我弹奏一曲。

她的琴声高昂、优雅又温柔婉转,蕴含着说不尽的绵绵情意。

那些曲子我从未听过,后来我查阅了许多曲谱,却从未找到相关记载。

她告诉我,这些都是古老的曲子,我们这些凡人难以理解。

我自然喜欢上了这个天真活泼的女孩。

但那时,我已经三十而立,娶妻生子,还继承了家族的生意,不能再像少年时那般率性而为。

我想,她应该明白这一切……

然而,她从不追问,我也从未提及。

不久后,我的妻子听闻流言蜚语,便带着孩子搬来这里住了许久。

女孩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自妻子到来后便消失了。

这时,母亲从南洋来电,称女孩是狐妖,警告我们要用战国铜镜对付她,再请高人作法驱邪。

我没有表态,只是简短回应了几句便挂断了电话。

最终,妻子带着孩子回去了,而我依然留在这里。

三个月后的一个月圆之夜,女孩抱着一大坛酒来到后花园,邀我共饮。

她说,江南有这样一个习俗:家中若有女儿出生,在庭院里种下一棵香樟树,并在树下埋下一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