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讨论纷纷,但很快就被嬴驷的话语所吸引。
只见他双手撑在案板上,意味深长道:“待张子游说楚魏归来,我秦国下一步该作何打算?”
显然,嬴驷有点不满足现状了,秦锐士凶狠无比,急需把这战力转换为国力。
而又有什么国力的提升,比得上攻城略地呢?
因此,秦国的下一个大动作就很明显了。
在商鞅鼓励的眼神中,余朝阳当仁不让骤然起身,作揖道:
“大秦下一步当称王,以示天下!”
“然后行王道之师,吞蜀、苴、巴三国!”
之前魏齐徐州相王嬴驷不去,是因为没有实际性的好处,又恰逢新君登基,国内社稷动荡不安。
然后以此为借口,出兵伐魏。
可现在的局势却是大有不同,魏、齐、楚均已称王,外交场合中先天就矮对方一头。
最重要的还是纠正统治合法性不足问题。
一经称王,就相当于跳出了周礼束缚,从而和周天子平起平坐。
秦拥崤函之固,已具王霸之资,唯缺王号耳。
嬴驷称王并非虚荣,而是打通争霸瓶颈的关键节点。
军事胜利能夺城,但王号才能将城池转化为可持续统治的领土,并以此助推秦国的东出兼并。
“知寡人者,国尉也。”
嬴驷倍感欣慰,朗声道:“秦国早已不是曾经的那个秦国,待张子归来,即刻传告天下列国。”
“寡人,要在龙门称王!”
龙门乃秦国东大门,是秦国东出的核心关隘,与函谷关并列咽喉要道。
在此称王,既能震慑六国,还能表明继承先祖基业,更有化用跃龙门意象,建构天命正统。
敲定龙门称王一事后,嬴驷又把话题引到第二件事上,眉头轻蹙道:“蜀、苴、巴三国虽小,与秦比不值一提。”
“但其道路陡峭,大军难以前行,并非攻伐上上策啊,除非…”
“寻一精通地形的本地人,或者让苴国大开国门,恭迎王师。”
蜀苴巴三国,也就是三国时期的益州之地,素来有天府之国称呼。
小主,
奈何山路崎岖,易守难攻,让不少人都望而止步。
就好比现在的嬴驷,听到巴蜀三国的第一时间,就点明其道路曲折。
不过嘛,这一切和余朝阳有什么关系?
其他人不知道巴蜀三国地势,他难道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