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我们撤了。”陈宇点头。
“但还不够保险。”林悦指着地图上一条狭窄的辅助通道,“上次撤离时,这段路差点塌。如果是现在,我们带着设备,走不动。”
沈逸调取建筑结构数据,对比材质老化程度与承重分布。片刻后,他在三维模型上划出一道新轨迹。“偏移12度角,绕开东翼走廊的薄弱区。多走六十米,但安全性提升三倍。”
“那就这么定。”陈宇站直身体,“路线调整,应急预案也得更新。”
沈逸将风险分类为三级:A类为即时威胁,如警报触发、主控室封锁;B类为可规避风险,如路径阻断、装备性能下降;C类则是被动承受项,比如通讯彻底中断或接应点失守。
“每类都有对应响应流程。”他逐条列出,“A类触发,立即执行紧急撤离;B类出现,启用备用路线或替代设备;C类发生,按既定规则行动,不得擅自变更。”
林悦翻看目镜中的清单,确认每一项都标注了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如果干扰器在途中失效怎么办?”
“有两个备用模块。”沈逸从收纳格取出一枚银灰色组件,“一个在我这里,一个在陈宇的背包夹层。你只要发出特定频率的震动信号,我们就能定位并传递。”
“那要是你们都被拦住了?”她追问。
“那就只能靠你自己。”他说,“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全身而退,是把证据送出去。只要你还活着,计划就没输。”
这句话落下,室内安静了几秒。
陈宇忽然开口:“人脉排查那边,我列了七个可能被渗透的联络人。行动前最后一小时验证,没问题吧?”
“可以。”沈逸点头,“但不要单独联系。用匿名跳转节点发送测试指令,观察对方设备是否被远程监听。”
“明白。”
“还有件事。”林悦深吸一口气,“如果我们中途失联,有没有办法确认彼此是否安全?哪怕只是一个暗号?”
“之前说的脉冲信标就是最后手段。”沈逸看着她,“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联络方式。谁试图恢复通讯,都会成为敌人的追踪源。”
“我懂。”她低声说,“我只是……不想在黑暗里完全失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