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荐信送出去后,苏康该忙工坊忙工坊,该盯护卫队盯护卫队,可心里头还是盼着京城的消息。毕竟这事关县衙能不能彻底理顺,他也想早点让苗青山、李修、吴仲三人安心。
这一等,就等了一个多月。
这天下午,苏康正在工坊里查看炼钢炉的试炼情况。
通红的钢水在炉子里“咕嘟”翻滚,热浪裹着铁腥味扑面而来,他手里攥着半截烧得发黑的铁钳,正弯腰跟老工匠讨论着火候:“再焖半柱香,火候到了再开炉,别让钢变脆了。”
话音刚落,就见到王刚满头大汗地冲进工坊,粗布短褂都被汗湿透了,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大老远就喊道:“少爷!少爷!县衙那边来消息了 —— 朝廷的函件到了!驿卒刚把东西送过来,周县丞让我赶紧来通报您!”
苏康心里一紧又一喜,手里的铁钳“哐当”一声撂在旁边的铁砧上,脸上的汗都顾不上擦:“走!去县衙!”
说着,他就拽住王刚的胳膊,脚步急匆匆地往工坊外走,心里头早把炼钢的事抛到了脑后 —— 这函件,定是京城批的举荐信!
工坊坐落在城外,距离县衙不算近,他坐上了王刚驾驭的马车,催促着王刚快马加鞭,他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批文来了,得赶紧看看。
刚冲进县衙大堂,就看见周文彬、苗青山、李修、吴仲四个人围着桌上的文书,一个个都伸着脖子,脸上是既紧张又期待。
苗青山穿着身新做的捕快服,双手在身前攥得紧紧的,指节都泛了白,眼睛死死盯着那封文书,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千万别出岔子,千万别出岔子……”
他这些天没少琢磨代理县尉的事,生怕朝廷不批,那他可就白高兴一场了。
李修手里还握着笔,笔尖都快被他捏断了,脸上带着点忐忑。
他这些天暂代主簿,办事格外用心,就怕自己做得不好,现在就盼着朝廷能批了苏康的举荐,让他能名正言顺地干下去。
吴仲站在旁边,手捋着下巴上的胡子,看似平静,可微微颤抖的指尖还是暴露了他的紧张。
他在县衙干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有机会当上典吏,要是朝廷不批,他这辈子恐怕就没机会了。
苗青山最先看见苏康,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急忙伸手把文书拿了起来,并递过去,声音都带着点颤动:“大人!您可来了!快看看!”
苏康接过文书,手指捏着封皮,深吸了口气,然后轻轻拆开。
他展开公文一看,上面的字写得清清楚楚:“准苏康所荐,苗青山补武陵县尉,李修补武陵主簿,吴仲补武陵典吏,即日上任。”
“成了!”
苏康忍不住笑了,把文书递给周文彬,语气轻快,“以后咱们武陵的事,咱们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