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无疑沉重打击了方兴未艾的心学思潮,使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进入主流学术和科举体系,有效地从思想根源上,
巩固了姜淮所推行的“经世致用”路线和以程朱理学为基石的帝国秩序。
钱文奎看着各地反馈的颂扬文书,感叹道:“大人此举,可谓釜底抽薪。自此,天下士子皆知学问之正途何在矣。”
姜淮立于书院高处,望着下方苦读的学子,目光深邃: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漕运、盐政、科举,皆是制度之变革。而思想,才是维系一切的根基。
唯有正本清源,方能确保我等开创之局面,不至被异端邪说所侵蚀,方能让我清流一脉,薪火相传。”
通过编纂《理学正源》,姜淮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深远目光。他不仅要在制度上革新,更要在思想上立规。
确保其政治遗产能够在一个符合他理念的思想框架内,长久地延续下去。
这无疑是他政治生涯中,极具魄力和远见的一笔。
……
清流书院
《理学正源》历时三载,精雕细琢,终告完成。凭借姜淮的政治运作与顾青岩的学术威望,加之皇帝“甚合朕意”的背书,此书一经刊印,便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行天下。
礼部正式行文,将《理学正源》列为各府、州、县官学及各地书院“必备讲习之书”,虽未明言取代四书五经,但其作为“标准诠释”和“批驳异端指南”的地位已然确立。
科举阅卷中,凡依据《理学正源》观点阐发经义、驳斥心学的试卷,往往更受青睐;反之,若流露出心学倾向,则极易被黜落。
一时间,天下士子趋之若鹜,几乎人手一册《理学正源》。
书院内,讲授此书的声音盖过了其他;书坊间,各类为《理学正源》作注、阐发的辅导读物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