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开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大人明鉴,”张老汉突然从角落里站起来,“三十年前,我爹他们就想开这条渠,连路线都勘测好了。”他从怀中掏出一卷发黄的羊皮纸,“可当时官府不肯出钱,百姓又饿得没力气,最后不了了之...”

姜淮接过图纸,眼前顿时一亮。羊皮纸上用炭笔画着精细的路线,从黑水河分出支流,绕过关山,正好能灌溉北地大部分良田!

“好!”姜淮拍案而起,“就按这个路线开渠!”

里正们面面相觑。一个年轻些的壮着胆子问:“大人,这工程浩大,钱粮从哪来?人力又从哪来?”

姜淮早有准备:“府库出三成,本官捐半年俸禄,余下的各村按受益田亩分摊。至于人力...”他环视众人,“凡参与开渠者,每日发三斤土豆,完工后按出力多少优先分水!”

当天傍晚,府衙外贴出告示,引来众多百姓围观。识字的大声朗读,不识字的急得直跺脚。当听到“通判大人捐俸”“每日发土豆”时,人群爆发出欢呼。

“我去!”

“算我一个!”

“我们全家都去!”

七日后,天刚蒙蒙亮,黑水河畔已聚集了上千百姓。男女老少带着铁锹、镐头、箩筐,甚至还有牛车驴车。姜淮一身短打装扮,亲自扛着测量工具走在最前头。

“大人,就从这里破土?”梁远指着张老汉图纸上标记的起点。

姜淮点点头,接过一把系着红绸的新镐,高高举起:“今日开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说罢,一镐砸向地面,溅起一片土块。

“开工喽!”百姓们欢呼着涌向各自划分的区段。

热火朝天的景象在黑水河畔展开。壮年男子挥汗如雨地挖土,妇女们用箩筐运土,连半大孩子都排成长龙传递石块。姜淮穿梭在各个工段,时而帮忙拉绳测量,时而接过农妇的扁担挑两筐土。

正午时分,几个村妇抬着热气腾腾的大锅来到工地。“土豆炖野菜!管饱!”她们吆喝着。百姓们轮流吃饭,姜淮却蹲在测量桩旁,就着凉水啃干粮。

“大人,吃口热乎的吧。”张老汉的孙子捧着一碗土豆泥怯生生地凑过来。

姜淮笑着摸摸孩子的头:“你吃,大人不饿。”话音未落,肚子却不争气地叫了一声,惹得周围百姓哄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