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辽国宝藏,江南乱起(一)

前朝旧事、典章制度、秘闻逸事,没有他们不清楚的!”

朱有建对这群老史官给足了礼遇与关注,他原先只当记载宫廷起居录的女官便是史官,万万没想到,史官竟是个独立的专门群体——

既非单一家族世代传承,也不隶属于常规官僚体系,而是挂靠翰林院、却并非翰林吏的专业队伍,一辈子埋首书斋,专司记载史事、整理典籍、修订国史,低调得仿佛从未在朝堂上留下过痕迹。

正因圣皇这般重视,这群被王承恩称作“大明活宝藏”的老史官,也得按规矩完成至少三个基础培训班:

生存自救、基础军事与简易医疗。

都不是多难的高阶课程,核心就是教些乱世保命的实用本事——

怎么辨别干净水源、怎么快速搭建临时庇护所、怎么处理刀割箭伤等小伤口、怎么在战乱中躲避流矢与追兵,不求他们上阵杀敌,只求在乱世或灾荒中能保住自身性命,不至于让承载着千年文脉的珍贵史籍与知识,随人而去。

一群老史官这辈子都没料到,他们这些向来“藏于幕后”、凭一支史笔让百官忌惮三分的青史刀笔手,有朝一日竟会站在众目睽睽的培训场上,跟着毛头小伙子一起学这些“粗鄙活计”。

可这培训压根没法拒绝:

论身份,圣皇日理万机,连最复杂的器械维修班都拿了优等,他们怎好找借口推脱;

论年纪,养尊处优的李太妃比他们不少人年纪还大、身份更尊贵,照样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三项培训,还得了教官夸赞;

论身子骨,蒙学堂那些七八岁的小萝卜头,都已经连轴参加五六个培训班了,他们这些常年伏案却也勤练养生术的老学究,自然没理由叫苦喊累。

大明的文人向来有风骨,这份气节不仅藏在言谈举止的温润谦和里,更融在“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功底中——

所以文人外放做巡抚,遇上地方叛乱真能披甲挥刀上战场,从不是纸上空谈。

而这群史官更不简单,个个都有秘传的内家养生功法傍身,每日晨起打坐炼气,身子骨比寻常七旬老人硬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