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火箭弹的射程一看就远得惊人,西苑地处京城腹地,人口稠密、建筑林立,绝不能在此试验,选址便成了重中之重。
朱有建对着偌大的舆图细细查找,手指划过山川河流、州府郡县,很快便看中了前套平原——
这里离北直隶不算太远,运送火箭弹及各类配套物资的路程相对便捷,能节省不少人力物力;
又紧邻黄河主干道,可走水路将重型部件顺流运到东胜城,再换乘特制的八轮重型运输车,沿着刚铺好的简易轨线转运至归化城北部五百里处。
那里有座叫沙井的小城,曾是察哈尔鞑靼的临时部落驻地,如今早已人去城空,周边五百里尽是茫茫沙地,只有几处零星草甸点缀其间,既无矿场开采,也没设棱堡驻军,连轨车线都不经过此地,荒无人烟且视野开阔,连飞鸟都少见,用来当远程火箭弹的试验场,再合适不过。
电池研究室与发电机研究室的成员一接到协助制作电打火装置的邀请,当即满口答应——
这对常年跟电流、线路、线圈打交道的他们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毫无技术难度。
研究员们连夜扎进实验室,绘制图纸、打磨铜片、焊接线路,没用多久,便将一台书柜大、精准可控的点火控制器交付到位。
测试时,按下电闸的瞬间,电流顺畅导通,电极处立刻迸发出稳定的蓝色火花,强度与持续性完全满足远程点火的严苛需求,众人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这枚火箭弹的体量着实惊人,粗得需四五名壮汉手拉手才能合抱,直径足有一丈半,弹体更是像座巍峨的小塔楼般,长足二十丈,立在临时搭建的钢铁发射架上,一眼望不到顶端,透着一股撼天动地的气势。
它采用三级发射冲程设计,核心驱动力是威力强劲的复合发射药,搭配蒸汽轮叶辅助提速,蒸汽炉直接启用新制的电打火装置,一拉电闸便能瞬时引燃;
工程师们还特意加了活塞往复运动结构增强推力,燃料则选了能量密度极高的高压缩固态燃料,每一处设计都透着精密与力量。
因是初次试射,核心目标在测试射程与飞行稳定性,并未装载实弹弹头,仅在弹体前端内置了一整箱红色烟弹,待落地撞击的瞬间便会炸开,形成一团醒目的红雾,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定位、识别落点位置。
按照预设程序,火箭弹在高空飞行过程中,会依据燃料燃烧进度自动逐级脱卸掉燃烧殆尽的发射筒——
既减轻弹体负重,让后续飞行更顺畅,也为回收利用留了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