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三队荣归,交流学习(四)

朝堂为了平息各方意见,不得不答应福王的事情,将他封到富庶的洛阳府;

更关键的是,东林党也借着这事在朝堂上崭露头角。

当时为了安置人口,东林党人主动让出了部分自家土地,接收了几千户辽东军户,比如刘大炮家,就是那时迁入太湖县的。

也正是这次“顾全大局”的举动,让东林党赢得了不少口碑,渐渐在朝堂上有了话语权。

如今山西辽州的代表提起这段往事,语气里满是感慨——

当年那场狼狈的安置,虽让他们在山西扎了根,可祖辈的念想,却始终系在辽东的故土上。

朱有建听着,心里也沉甸甸的:

当年的妥协是无奈,如今若能让他们安稳迁回,也算是给这段往事,画个圆满的句号。

如今朝堂的心思全放在南方,正与南方官商做着角力,对于辽东战事,他们是真没有参与,都是皇帝绕过朝堂做的事。

官员们只记得,乾德元年五月,陛下下旨对关外清国动了兵,后来隐约传过“盛京大捷”的消息,可那之后就没了下文,像块石头投进水里,连点波澜都再没起过。

私下里,不少人还在犯嘀咕:

八旗的战斗力摆在那儿,就算一时吃了亏,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当年的松锦战役就是例子,起初传回朝廷的全是捷报,满朝都以为能稳住辽西,结果最后等来的却是松锦沦陷的噩耗。

那会儿二十六员大将、九位总兵,最后只逃回吴三桂、高第几个人,二十五万精兵折损得只剩三万多,连总督洪承畴都成了俘虏。

到最后,整个辽西走廊只剩宁远一座孤城,松山、杏山、锦州全丢了,关宁锦防线硬生生断成了半截,只剩个渝关还攥在手里。

有这前车之鉴在,谁也不敢断定“盛京大捷”后,关外到底是个什么局面。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魏德藻——

当初陛下赐了他科尔沁草原,满朝都以为他会有所动作,结果这么久过去,连点实质性的动静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