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黄花梨木估计还算不上名贵,估摸是材质细腻,易于矫揉,这才被选来做摇椅。
朱有建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那神情仿若一位陷入困境的智者,思量片刻后,又无奈摇头:
这躺椅看着精美,可售卖怕是行不通。为啥?没技术含量啊!
随便一个木工,瞅一眼就能仿造出来。
且不说古代没有专利权,就算在后世,这种没啥技术门槛的玩意儿,也难逃被仿制的命运,到时候满大街都是仿制品,哪还有什么市场。
罢了罢了,还是让宫里多造些,自己早点享受,也能图个心理平衡,就当是给自己的一点小慰藉吧。
这般想着,他唤来王承恩,神色温和,一番叮嘱,还不忘表达自己的满意:
“承恩啊,你办事得力,朕很是满意。这躺椅不错,给你自己也准备一个,没事躺躺,舒服得很。”
王承恩一听,仿若听到了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感动得眼眶泛红,涕泪横飞,仿若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他心里清楚,这要是主子不发话,宫中估摸只有贵人才有资格享用,他哪敢僭越?
圣上近些日子脾气虽说好了些,可本性这东西,谁能摸得透?
万一哪天触了霉头,要砍他脑袋,他也只能认命。
毕竟,崇祯的喜怒无常,他可是最清楚不过的。
要说崇祯有没有优点?
自然是有的。他心怀天下苍生,怜悯之心人尽皆知,仿若一位慈悲为怀的菩萨,普度众生;
勤勉程度更是远超前面三四代皇帝,每日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仿若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呕心沥血;
生活上还极为节俭克己,仿若苦行僧一般,粗茶淡饭,衣着朴素。
王承恩心中笃定:大明走到如今这步田地,绝非崇祯之过,全是朝臣不作为,误了大明。
崇祯那些所谓的缺点,都是被朝臣逼出来的,反正在这件事上,他与崇祯的想法如出一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事说来,当真难以评判。
崇祯刚登基那会儿,雷厉风行地解决了阉党,仿若一位手持利剑的英雄,将内库归入国库,任用贤能之士,每日兢兢业业,比谁都勤勉,仿若一颗初升的太阳,给大明带来了希望之光。
少年皇帝能做到这份上,可比明英宗和明武宗强太多了。
奈何大明的形势却一年不如一年,究其主因,确实怪不得他。年年天灾不断,仿若老天爷在故意刁难,粮仓空虚,只出不进,百姓苦不堪言,四处都是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