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拿下潼关之后,大周不再需要别的路线了,还不如集中兵力,直指长安。
王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些叛军怎么办,我军入境之后,他们会不会向我们发动进攻?”
王凝之解释道:“叛军多在长安以西,我们拿下长安前,与他们并无冲突,他们眼下和秦国打得正火热,很难想象双方能突然握手言和,一致对外。”
“就算不会马上开战,但是敌是友,还是得有个应对之策,”王珣又道:“不然等在关中接触上了,前线的将士会拿不准尺度。”
王凝之点头赞许道:“此言有理,朕会给前线下旨,关中之地,只要不放下武器、走出城池的,通通都是敌人。”
张玄之如愿以偿留在了洛阳,进言道:“需不需要先派人争取下?毕竟他们反抗秦国,也算我国的盟友了。”
这话王殊出面回答了,“秦主苻坚这些年对他们不薄,他们今日能反秦,明日就能反周,所以没什么好争取的,不主动投降的,就是敌人。”
张玄之拱拱手,坐回位置上。
提什么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积极参与的态度。
王凝之总结道:“这些叛军都是墙头草,我们拿下长安后,若是招揽,他们审时度势,确实有归降的可能,但更可能要求留在原地,这是朕不能接受的,朕只能接受无条件投降。”
众人齐声称是。
郗超汇报道:“各州的兵力,已经陆续在赶来洛阳的途中,此次伐秦,步骑共计征调了二十万人,还有两万水军作为策应,驻防在渭水之中,粮草辎重,已经转运至蒲阪和弘农两地,民夫十万人,随时可以押送粮草进入关中。”
王凝之点头道:“在寒冬到来之前,让民夫将粮草辎重运送到华阴,交给朱次伦,后勤供应,全权交由他来负责。”
郗超拱手领命。
张衮提议道:“关中各处的叛军,可以不招降,但秦国的各州郡县城,还是可以试着劝降的,如今天下大势已然明朗,那些人未必会和秦国共存亡,如此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王凝之点头道:“不错,但前线的刘道坚虽然善战,却未必可以拿准个中分寸。”
他说着,环视了一圈大殿,不少人迎上他的目光,跃跃欲试。
王凝之给谢玄面子,也给老牌的江东世家一个机会,点了张玄之的名,“祖希,你去刘道坚帐下,负责招降和安抚秦国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