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京营新貌

“好!” 崇祯很快做出了决断,“就依英国公之策!立刻着手办理!” 他略一思索,又补充道,“但需分类处置。选那些十二至十六岁的流民子弟,单独编成一营,号为‘幼军营’,好生操练,加以教化,日后或可堪大用。其余成年流民,以及……从京师各处牢狱中,挑选那些罪行不重、尚有一丝血勇的囚犯,编成另一营,号为‘甲子营’!” (取甲子为始,或有涅盘重生之意。)

他看向董琦:“董琦,这‘甲子营’,便由你来提督!给你兵权,给你粮饷,但有一条,必须给朕严加管束!若有作奸犯科、临阵脱逃者,杀无赦!”

“臣遵旨!” 董琦精神一振,立刻领命。随即他又有些为难地道:“陛下,此营兵员皆是亡命之徒,恐寻常军官难以弹压。臣恳请陛下,能否从大内侍卫或御马监中,借调几位武艺高强、手段狠辣的猛将,协助臣维持军纪?”

“准奏!此事你直接去寻方正化,让他给你派人!” 崇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刚刚解决了京营兵员的燃眉之急,崇祯正准备返回宫中,一名东厂的番役却匆匆赶来,呈上了一份紧急密报。

崇祯展开密报,飞快地浏览着,脸色骤然变得无比阴沉!密报上所言,是东厂安插在京城某些特殊群体中的眼线,发现城内部分“回回”(明代对穆斯林的称呼)近期活动异常,似乎与城外有所勾连,言语间甚至提及,若闯贼兵临城下,他们可作为内应,打开某处城门!

“回回……开门……” 崇祯脑中轰然一响!他想起了前世历史中关于北京城破的一种说法——正是守卫彰义门的太监曹化淳手下的回回兵丁,暗中打开城门,才导致李自成大军顺利入城!虽然史书上将罪责大多归于曹化淳监管不力甚至主动投降,但崇祯一直对此存疑,认为曹化淳很可能是被冤枉、被当作了替罪羊,真正的内应,极有可能就是那些回回兵丁!

“原来如此!历史的轨迹,竟是这般吻合!” 一股寒意从他背后升起。若不是自己提前重开了厂卫,加强了京城监控,这潜在的巨大威胁,恐怕要到城破之日才能暴露!

小主,

他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返回宫中,紧急召见了东厂提督王承恩、刚刚领受内行厂提督之职的方正化,以及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