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寇之势,早已非崇祯初年可比,陕地民生凋敝,饷源枯竭,盗匪如麻,加之如今又有边军大规模投敌的恶劣影响,这陕西巡抚的座椅并不是那么好坐的,任上也很难捞到钱所以没有想去的人。
今天一时半会儿没有人选,在暮色落下后,皇帝让这些大臣们先回去了。
第二日朝会他连续提了两个素有干才之名的官员,结果不出两日,那两人竟先后上疏,言辞恳切,俱称沉疴难起,不堪驱策,恳请陛下准予致仕还乡,颐养天年。
理由写得情真意切,病状描述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要撒手人寰,其中的潜台词就是宁可不要这官帽,也绝不去陕西那个绝地送死!
崇祯皇帝收到这两封致仕的奏疏后,脸色愈发难看,胸膛气的剧烈起伏,他感觉自己被臣下抛弃了,紧接着他目光扫过底下噤若寒蝉的众臣说道:“难道我大明朝,竟无一个忠勇之士,敢为君分忧,为国赴难了吗?”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暂时还是没有人接话。
吏部尚书谢升低垂着脑袋,心中却是念头飞转,他与顺天府丞孙传庭素来不睦,孙传庭此人性情刚直不懂变通,在顺天府丞任上就得罪了不少权贵,连带着也让他这个吏部尚书面上无光。
想起孙传庭,谢升心中一动,一个既能解朝廷燃眉之急,又能将这个碍眼的同僚礼送出京的计策浮上心头。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臣,或有一人选,可备圣裁。”
崇祯的目光立刻锁定了他:“讲!”
谢升措辞谨慎,既不能显得刻意排挤,又要突出孙传庭的特点:“陛下,顺天府丞孙传庭,为人刚正,勤于王事,其在顺天府丞任上,协理京畿政务,听讼断狱,颇称干练。”
“尤记得去岁,有勋贵家奴仗势欺压良民,侵占田产,前任府尹皆感棘手,孙传庭却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终将恶奴法办,田产归还原主,京师百姓为之称快。可见其能任繁剧,且有风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略一停顿,观察了一下皇帝的神色,继续道:“再者,臣闻孙传庭虽出身文苑,却非寻常书生,崇祯七年东虏阿济格率奴兵破关入塞,蹂躏宣大,其兵锋曾至孙传庭家乡代州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