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贺表来了(十六)

陈恪的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

以此为借口,拖延,回避,将这副重担甩给赵贞吉,或者干脆推给三法司去扯皮?

念头只是一闪,便被他自己否决了。

不行。

今日在西苑,他和赵贞吉已经将“忠君”的调子唱到了极致,几乎是在逼迫皇帝承认他们是“孤忠”。

若此刻他突然称病退缩,在嘉靖那多疑到极致的心里,会立刻被打上“首鼠两端”、“心怀鬼胎”的标签。

之前所有的努力不仅白费,更会引来致命的猜忌。

陛下让他去批驳海瑞,不仅仅是要一个结果,更是要看他陈恪的态度,看他是否真的“可用”,是否真的“贴心”!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阳谋。

一个将他置于炭火之上炙烤的难题。

直到此刻,陈恪才真正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如今所处的位置,是何等的凶险与尴尬。

是,他看似圣眷正隆,权倾朝野。

在嘉靖眼中,他或许确实是个“孤臣”,没有严嵩、徐阶那样盘根错节的朋党,荣辱系于帝心一念。

从根源上,他的权力来自于嘉靖的信任和需要。

但另一方面,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有意无意间,早已编织出了一张庞大而隐形的网络。

他在心学门人中被誉为“知行合一”的践行者,王畿、钱德洪等人对他寄予厚望,无数年轻士子视他为榜样。

他在军中,与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惺惺相惜,蓟辽总督王忬也对他颇为看重,更别提那些受过他恩惠、被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勋贵子弟如英国公世子等人。

他掌握着神机火药局,某种程度上扼住了帝国军队未来的咽喉。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势”,是无法被嘉靖帝那“孤臣”想象所完全涵盖的潜在力量。

他忠于嘉靖吗?

是的,他忠。

因为他需要嘉靖这面大旗,需要皇权的庇护来推行他的想法,来为这个积重难返的帝国寻找一线生机。

他的许多目标,与巩固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并不矛盾,甚至需要依赖于此。

但他绝不可能像严嵩那样,为了权力毫无底线,昧着良心指鹿为马!

这,正是他内心深处与海瑞其实并无本质区别的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

也正因如此,他才在严嵩倒台后,并未急于扩张明显的政治势力,反而刻意低调,专注于实务。

他深知,一旦卷入纯粹的权力争夺,必然会迷失本心,最终变成自己曾经厌恶的那种人。

然而,此刻嘉靖帝出的这道难题,却逼着他必须做出选择。

是放弃底线,迎合上意,去践踏一个正直的灵魂,以换取暂时的安稳和信任?

还是坚守内心的准则,不惜触怒帝王,赌上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切?

书房内一片死寂。

窗外的月光艰难地透过窗棂,在地面投下冰冷而模糊的光斑。

陈恪一动不动地坐在黑暗里,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像,只有紧握的拳头上微微凸起的骨节,显示着他内心正经历着怎样剧烈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