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这巨大的力量,不为祸民间,而为国所用呢?
若这奔腾的海上利益,不是偷偷摸摸的私盐私货,而是堂堂正正的市舶关税,充盈国库,强盛国家呢?
火枪、火炮、坚船……陈恪当年通过戚继光献上的那些精巧绝伦的图纸,此刻再次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
那些超越时代的设计,原来并非空想,其思路竟源自海外,源自那片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大洋彼岸!
一股久违的、近乎本能的兴奋与灼热,自胡宗宪心底最深处悄然涌起,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甚至冲淡了连日来的疲惫与绝望。
他是一个实干家,一个真正想要做事、也能够做成事的人!
剿倭、靖海、整顿军备……这些是他职责所在,亦是他的抱负。
但陈恪此刻赋予他的,是一个远超“靖海”的使命——为这个古老的帝国,提前打造一支能够驰骋未来、与西夷争锋的海上力量!为可能到来的、更大规模的海上冲突,做好准备!
这使命,沉重如山,却也……光芒万丈!
足以让他超越眼前严党覆灭带来的个人生死荣辱的困局,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未来。
不知不觉间,胡宗宪紧蹙的眉头缓缓舒展,深沉的眼眸中,那灰败与绝望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与……锐利的光芒。
他仿佛看到了波涛万顷之上,大明龙旗飘扬在巍峨如山的巨舰之上,炮口森然,威震四海。
若开海,设市舶司…
他的思维不由自主地跟着陈恪勾勒的蓝图深入下去。
该如何避免重蹈前朝覆辙,避免市舶司成为新的权贵垄断、贪腐温床?
若海贸利润过高,商贾逐利,纷纷弃农从商,又该如何确保粮田不荒,民生根基不动摇?
这些具体而微、却关乎国本的问题,如同精密的齿轮,在他这位实干总督的脑中飞速运转、推演、碰撞。
他沉浸其中,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夙夜匪懈、筹划方略的激情岁月,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身外的危机。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传来一声遥远的鸡鸣,天际已泛起一丝极淡的鱼肚白。
胡宗宪猛地从深沉的思绪中惊醒,他仿佛终于想通了某个关键环节,眼中精光一闪,下意识地转身,想要对那个引发他这一切思考的年轻人说出自己的见解,甚至……是某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