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暴风雨来临前的争议

1999年后的我们 MRCc 3034 字 1个月前

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提出了一个以攻为守、主动出击的激进方案:

“第一,太平洋方向!我们新整编的海军舰队,加上上次缴获的机动基地车快速生产的海军单位,应立刻集结优势兵力,前出至太平洋关键航道!利用我们对局部海域的熟悉和我优化的通讯指挥系统,寻找机会拦截、骚扰,甚至伺机重创厄普西隆的登陆舰队!哪怕不能全歼,也要最大限度延缓其登陆时间,打乱其进攻节奏!”

“第二,加拿大陆地边境!我们不能让厄普西隆的陆军毫无压力地推进到我们的要塞门口。我建议,立刻组织精锐的快速反应部队,配属强大的装甲和电子战力量,主动越过边境,在加拿大境内的预设有利地形设伏! 目标不是正面硬撼,而是利用偷袭、伏击,重点打击他们的先头部队、后勤补给线,甚至偷袭他们在加拿大境内的前进基地!我们要让他们的陆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代价,让他们无法全力围攻阿拉斯加!”

她目光灼灼地看向云茹:“这是我们利用近期战斗力提升的势头,掌握主动权的唯一机会!以攻代守,才能化解对方的兵力优势!”

十四行诗的计划充满了年轻人的锐气和战术上的想象力,也符合她一贯善于发现并利用敌方弱点的风格。不少年轻军官,尤其是海军和陆军中渴望建功的将领,听得眼中放光,暗自点头。

然而,云茹在仔细聆听了十四行诗的计划后,却缓缓地摇了摇头。她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阿拉斯加要塞的位置上,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十四行诗的计划很大胆,也很有吸引力。但太过冒险了!”云茹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十四行诗身上,

“我们刚刚恢复元气,海军力量虽然有所增强,但与厄普西隆经营已久的太平洋舰队正面碰撞,胜算几何?一旦前出舰队被优势敌军缠住甚至歼灭,我们将彻底失去制海权,阿拉斯加将门户大开!”

“至于主动深入加拿大境内作战?”云茹的眉头紧锁,“那里是厄普西隆的控制区,我们缺乏可靠的补给和支援体系。一旦伏击不成反被包围,派出去的精锐部队就可能全军覆没!这会严重削弱我们本就有限的防御力量!”

一直沉默的维尔汀也开口了,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那是经历过巨大创伤后的审慎:“我同意云茹的意见。阿拉斯加是我们的根基,要塞防御体系是我们最大的依仗。主动出击,力量分散,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稳固防守,等待时机,更为可取。” 她的立场基于对风险的深刻认知和确保根基不失的考量。

顿时,会议室里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以十四行诗、阿丽兹和部分年轻气盛的军官为首的“主攻派”,和以云茹、维尔汀、拉什迪(远程)及大部分稳重老将为首的“主守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畏首畏尾只会错失良机!等敌人兵临城下就晚了!”

“盲目出击才是自取灭亡!我们要对全体将士的生命负责!”

“我们有能力在运动中歼敌!”

“我们有信心在防御中耗死敌人!”

争吵声越来越高,气氛变得紧张,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会议陷入了僵局。

就在争论最激烈的时候,云茹猛地一拍桌子,让所有人安静下来。她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特别是情绪激动的十四行诗和面色凝重的维尔汀。作为最高领袖,她必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中,找到一条最适合焚风生存与胜利的道路。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太平洋和阿拉斯加山脉,声音沉稳而有力,提出了一个融合双方优点的 “攻守兼备,梯次阻击” 的综合性作战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们的争论都有道理,但或许我们可以这样:”

“第一梯队(攻势防御):采纳十四行诗的部分建议,但不出动全部海军主力。组建一支由高速鱼雷艇、潜艇和少量突击舰组成的 ‘海上游击舰队’ ,不寻求大洋决战,而是在敌登陆舰队靠近阿拉斯加沿岸的复杂水域,利用暗礁、冰山林立的环境,进行持续的骚扰、偷袭,迟滞其登陆速度,消耗其兵力,而非硬碰硬。”

“第二梯队(弹性防御):在加拿大边境我方一侧,依托有利地形,预设伏击圈和机动防御阵地。派出数支精锐的 ‘边境猎杀小队’ (由菲因指挥),并非大规模越境进攻,而是 前出至边境线进行侦察和有限度的偷袭,重点打击敌先头部队、侦察单位和后勤节点,让敌人无法安稳地推进到我们的核心防线前。”

“第三梯队(核心防御):主力部队则依托阿拉斯加要塞及其外围永备工事,由我和维尔汀亲自坐镇,构筑最坚固的防线。这才是我们决战的舞台!我们要利用要塞的强大的信号抑制、心灵干扰和密集的防御火力,将来犯之敌牢牢吸引并消耗在要塞之下。”

云茹看着十四行诗和维尔汀:“这个方案,既包含了主动出击的元素,打击敌人于运动之中,又确保了我们的核心根基稳固,避免了孤注一掷的风险。它结合了十四行诗的锐气和维尔汀的稳健。你们认为如何?”

这个方案,既满足了十四行诗希望主动削弱敌人的意图,又符合云茹和维尔汀确保根基安全的底线,体现了高超的战略平衡艺术。

十四行诗仔细思考后,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维尔汀也微微颔首,认为这个方案更为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