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集:密信与惊雷

苏半城皱了皱眉:“这么说,赵山很可能还活着,只是被人藏起来了。而能压下知府衙门卷宗的,除了王文韶,没几个人。”

正说着,伙计来报:“东家,张启山先生来了,就在前堂等着。”

苏半城眼神一沉:“来得正好。老周,你去后堂等着,若是听到前堂有动静,就带人过来。”

苏半城走到前堂时,张启山正坐在椅子上喝茶,见他进来,立刻放下茶盏:“苏东家,三日之期已到,不知道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苏半城在他对面坐下,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张先生,实不相瞒,这几日我翻遍了钱庄的库房,确实找到了一本旧账,只是那账册年代久远,很多字迹都模糊了,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看。”

张启山眼睛一亮:“苏东家是找到账册了?只要您把账册交出来,江南织造的经营权,我立刻就能给您办。”

“可我有个疑问。”苏半城放下茶盏,目光直视着张启山,“江南织造是官办采买,归内务府管,李先生虽是中堂,怕是也不能直接做主吧?再说,胡雪岩先生的阜康钱庄近日出了些事,我听说和李先生有关,若是我收了江南织造的好处,将来会不会也落得和胡先生一样的下场?”

张启山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苏东家多虑了。胡雪岩是胡雪岩,您是您,李先生向来赏罚分明,只要您帮了李先生,将来好处少不了您的。至于江南织造,李先生自有办法帮您拿到经营权,您只管放心。”

苏半城笑了笑:“张先生,不是我不信您,只是这账册牵扯太大,我若是就这么交出去,心里实在不踏实。不如这样,您先把江南织造的文书给我看看,若是文书是真的,我再把账册给您,您看如何?”

张启山眼神闪烁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苏半城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沉默了片刻,道:“苏东家,文书我没带来,不过我可以向李先生禀报,让他尽快把文书送来。只是您得保证,只要文书一到,您就立刻把账册交出来。”

“那是自然。”苏半城点头,“我苏家做了这么多年票号生意,最讲诚信。只要张先生能拿出真文书,我绝不会失信。”

张启山站起身:“好,我这就回去向李先生禀报,三日之内,我一定给您答复。”说罢,便匆匆离开了钱庄。

看着张启山的背影,苏半城的笑容渐渐消失。老周从后堂走出来:“东家,张启山肯定是拿不出真文书,他这是在拖延时间。”

“我知道。”苏半城道,“他越是拖延,越说明他心里有鬼。老周,你再去一趟平遥,找到赵山的妹妹,问问她赵山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线索。另外,再派人去京城打听一下,看看胡雪岩先生的阜康钱庄到底是什么情况,还有李先生最近的动向。”

老周领了命,再次动身去了平遥。苏半城则站在前堂,看着窗外的雨又开始下了起来,心里清楚,这场官商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他握着怀里的密信,想起胡雪岩的警示,又想起父亲的遗言,只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他知道,无论如何,他都要守住苏家的基业,守住晋商的“信”,不能让汇通钱庄栽在这场迷局里。

四、意外线索:当铺里的旧印章

老周再次从平遥回来时,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发现。他手里拿着一枚铜制的印章,递给苏半城:“东家,这是赵山的妹妹从箱子底找出来的,说是赵山三年前留给她的,让她好好保管,千万别丢了。我看这印章上刻着‘万通镖局’四个字,还有赵山的名字,说不定有用。”

苏半城接过印章,仔细看了看。印章是铜制的,表面有些氧化,刻着“万通镖局 赵山”六个字,字体是隶书,和万通镖局旧档案上的字迹一致。他忽然想起,之前翻查平遥分号的旧账时,有一张凭证上除了老掌柜的签字,还有一个模糊的印章印记,只是当时没看清是什么印章。

苏半城立刻回到密室,找出那张凭证,将印章按在上面,比对了一下印记。果然,凭证上的模糊印记,和这枚印章的印记正好吻合!

小主,

“这就对了!”苏半城激动地说,“这张凭证是付万通镖局五百两镖银的凭证,上面除了老掌柜的签字,还有赵山的印章,说明这趟镖确实是赵山亲自押的。而赵山把印章留给妹妹,很可能是想留下证据,以防万一。”

老周也很兴奋:“这么说,只要找到赵山,再加上这枚印章和凭证,就能证明当年那两箱‘文书’有问题,也能证明账册里的朱批是假的?”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苏半城点头,“只是现在还不知道赵山在哪里。对了,你派人去京城打听的消息怎么样了?”

“已经有消息了。”老周道,“胡雪岩先生的阜康钱庄确实是被李先生的人暗中施压,导致挤兑。而且,李先生最近正在和王文韶商议,想把西征军需的账目重新核查一遍,说是要‘清理积弊’,其实是想找左大人的麻烦。”

苏半城皱了皱眉:“这么说,李先生和王文韶是串通好的?王文韶表面上让我别管,暗地里却和李先生联手,想借着核查账目,把账册里的问题栽到左大人身上?”

“很有可能。”老周道,“若是他们真的这么做,左大人怕是会有麻烦,而咱们手里的账册,也会成为他们攻击左大人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