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爷子赶忙扶起她,轻声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哪能见死不救啊,可千万别声张,不然大家都没好果子吃。”李婶连连点头,把这份恩情深深记在了心里。从那之后,李婶也会把自家挖到的一点野菜,分给那些比自己更困难的人家,并且把苏老爷子的善举悄悄地传了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这份温暖。
而苏家内部,其实也有人对苏老爷子的做法表示担忧,毕竟自家的粮食也不多了,万一后面自家也陷入绝境可咋办。苏老爷子却一脸严肃地说:“咱们苏家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乡亲们平日里的帮衬,如今大家有难,咱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只要咱们还有一口吃的,就不能让乡亲们饿死。”
就这样,在苏老爷子的坚持下,那小小的三角记号见证了无数个传递善意的夜晚,哪怕粮食越来越少,苏家的这份救济也从未中断,靠着这份坚守,不少乡亲硬是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饥荒岁月,而苏家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也变得越发崇高,成了大家敬重和信赖的对象。
第四章:如今的富足与思索
岁月流转,饥荒的阴霾早已散去,苏家镇在大家的辛勤劳作和国家的扶持下,变得越来越富裕,粮食产量也是逐年攀升,再也不用为吃不饱饭而发愁了。苏家的生意也越做越大,粮仓里堆满了粮食,那曾经藏粮的暗格,也好久都没有被打开过了。
小主,
苏敬之站在如今繁华的苏家镇街头,看着来来往往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人们,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善良和大义换来的,也是大家齐心协力奋斗出来的。而那个墙角的三角记号,就像是一个无声的提醒,让他不能忘记苏家的根,不能忘记曾经的艰难和那份对乡亲们的责任。
有时候,苏敬之会带着自己的儿女来到粮仓前,给他们讲述那个三角记号的故事,孩子们一开始不太能理解,觉得那都是过去很久的事了,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干嘛老提那些苦日子呀。苏敬之就会耐心地告诉他们:“人不能忘本,如今咱们家是富裕了,可这善良和帮助他人的心,什么时候都不能丢。那个记号代表的,就是苏家的家风,是咱们要一直传承下去的宝贝啊。”
儿女们听着听着,也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他们开始对那个三角记号充满了敬意,也会在生活中,学着像先辈们那样,去关心镇上那些有困难的人家,小小的善举,如同星星之火,在苏家镇不断蔓延开来。
第五章:记号引发的风波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苏敬之保留记号的做法。有一天,镇上新来的一位粮商,看到了粮仓墙角那有些突兀的三角记号,便好奇地问起了缘由。苏敬之如实相告后,那粮商却嗤笑一声说:“都什么年代了,还留着这么个旧记号,现在粮食这么多,谁还会惦记着那点饥荒时候的事儿啊,倒不如把这墙弄得好看些,也符合你们苏家如今的身份嘛。”
苏敬之听了这话,心里很是不悦,他严肃地回应道:“这记号可不是为了好看才留着的,它承载着苏家的过去,是我们家族的精神象征,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抹去。”那粮商见苏敬之如此坚持,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摇着头走了,还小声嘟囔着苏敬之太迂腐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