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砚来到布庄,了解了情况后,笑了笑说:“这新尺子有新尺子的好,老尺子也有老尺子的妙处。咱们不妨学学这账册纪年,既用着新尺子方便和洋人打交道、做新式的生意,也把老尺子的传统保留着,给老主顾们量布的时候,还是按老规矩来,让大家都能满意。”
老伙计们听了,觉得有理,便也不再反对新尺子的引入。而布庄也在这新老结合中,继续维持着自己的生意,那些老主顾们依旧喜欢来苏家布庄,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能感受到那份不变的温暖与诚意。
第四章:当铺纠葛
苏家的当铺,向来是秉持着公正又不失人情味的经营之道。可如今,外面的变化也让当铺有了新的规矩和物件。
当铺新立了规矩:“当物期限三个月,过期不赎即变卖”。这是为了顺应外面越来越多当铺的经营模式,让生意更加规范有条理。可柜台下的抽屉里,却依旧锁着个小木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里面是十年前一位寡妇当的银簪,票上写着“她儿子说考上秀才就来赎,等着”。苏敬之每次打开抽屉看到那个小木盒,都会想起当年寡妇那无助又充满期盼的眼神。
有一回,一个新来的伙计不知道这事儿,看到那过期的当物还留着,便想按照新规矩拿去变卖。苏敬之赶忙制止了他,严肃地说:“咱们这当铺,不能只看那些新立的规矩,人情味儿也是咱们的招牌啊。这银簪,得留着,万一哪天那孩子真的来赎了,咱们可不能让人家失望。”
就如同账册上那小小的农历标注一样,这看似不合规矩的留存,其实是苏家在生意场上坚守的一份善良与道义,让那些有故事的当物,依旧有着被赎回的可能,也让苏家当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加立体和值得信赖。
第五章:商路风云
苏家的商队,常年奔波在各地的商路上,以往靠着老驼夫们的经验和熟悉的路线,倒也顺风顺水。可如今,去西域的商队带回张西洋地图,山川河流标得清清楚楚,让不少年轻的伙计们觉得这下出行可方便多了。
然而,苏明远却在地图空白处,用朱砂笔画了条歪歪扭扭的线。那是老驼夫说的“近道”,要绕过三座山,却能避开打劫的马匪,地图上没画,老辈人的心里却记着。
一次,商队里几个年轻气盛的伙计,看着那西洋地图,觉得走大路太绕了,便想试着走那看着更近的路线。苏明远知晓后,赶忙拦下他们,说道:“这地图虽好,可老祖宗们走过的路,留下的经验,咱们不能丢啊。这看似绕远的路,其实是最安全的,就像咱们账本上的纪年,西洋历法是新东西,可农历也不能忘,那都是保命保生意的根本呐。”
年轻伙计们听了,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鲁莽,乖乖跟着老驼夫们走那熟悉的老路。而在这条老路上,商队依旧承载着苏家的生意和希望,一路前行,续写着苏家的商业传奇。
第六章:家族会议
随着外面变化越来越多,苏家也召开了一场家族会议,商讨如何在这守旧与维新之间更好地经营生意。苏文砚、苏敬之、苏明远等家族的重要人物都坐在了那宽敞的议事厅里,气氛有些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