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集:布庄里的新剪刀

其实他知道,这豁口补不上了。这把剪刀跟着他十年,裁过绸缎,也裁过粗麻,从没出过差错。可那天夜里,看着姑娘冻得发紫的嘴唇,他忽然觉得,一道豁口换她个心安,值。

姑娘千恩万谢地走了,雪地里留下一串浅脚印。陈师傅关上门,摸着剪刀上的豁口,突然懂了老掌柜的话——有些东西,比规矩更重要。

西洋剪刀进了祥泰的第三个月,陈师傅只用过三回。一回是裁批量的洋布,小顺在旁边数着数,说比平时快了近一半;另两回是给熟客裁些做裤褂的粗布,他总觉得那剪刀太硬,碰着好料子会“咬”布。

这天晌午,铺子刚清闲下来,门口的铜铃“叮铃”响了。陈师傅抬头,看见个穿月白布衫的年轻媳妇站在门口,怀里抱着个熟睡的孩子,手里牵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

“请问,这里是祥泰布庄吗?”媳妇的声音温温软软的,像苏州河的水。

“是呢,您要点什么?”小顺迎上去,指着货架上的料子,“新到的杭绸,还有东洋来的印花布,做夏装正好。”

媳妇没看那些花哨的,目光落在最里头那匹素色的湖绉上。那是今年新收的好料,色泽像浸过晨露的莲子,摸上去滑溜溜的,是给大户人家做旗袍的。

“师傅,”她转向正在算账的陈师傅,眼神里带着点怯,“我想用这个做件小褂,给我女儿。”

陈师傅放下算盘,打量着那小姑娘。约莫七八岁的样子,眼睛黑亮,跟二十年前那个雪夜里的姑娘有几分像。他心里一动,指了指那匹湖绉:“这料子金贵,不好伺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知道,”媳妇从布包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来是几块银元,比当年那姑娘的要新些,“我娘说,当年她的嫁衣就是在您这儿做的,说您裁布公道,还……还特意留了余头。”

陈师傅的手顿了一下,看向那媳妇:“你娘是……”

“我娘叫春杏,二十年前在这儿做过件藏青嫁衣。”媳妇的脸红了,“她说那天雪下得大,您特意把剪刀顿了下,让她多得了半寸布。后来那衣裳改了改,我小时候也穿过。”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陈师傅的手上,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剪刀套。木柄的温度透过布套传过来,带着点熟悉的踏实感。

“小顺,把那匹湖绉取下来。”他站起身,没去拿玻璃柜里的西洋剪刀,而是从腰间抽出了那把旧剪。豁口在阳光下看得更清楚了,像个浅浅的笑。

小顺愣了愣:“师傅,用新剪吧,快。”

“不用,”陈师傅把湖绉铺在案板上,手指在布面上轻轻拂过,“这料子娇,旧剪子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