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权的过程比想象中更彻底。苏晓被任命为集团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苏晨则掌管数字创新部。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总部十八层开辟了"创新实验室",玻璃墙内,年轻人围坐在懒人沙发上讨论算法模型,与楼下西装革履的老员工形成两个世界。
"苏总,这是下周的会议议程。"助理将打印好的文件放在苏明远桌上。他习惯性地翻开,却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关于启用OKR管理体系的试行方案",后面附着苏晨绘制的思维导图,密密麻麻标注着"用户增长黑客敏捷开发"等术语。
那天下午,苏明远第一次走进创新实验室。他看见苏晨正戴着VR眼镜"巡视"虚拟仓库,苏晓则对着一块电子白板讲解"私域流量池"的搭建逻辑。一个扎着脏辫的年轻人突然站起来:"苏董,我们正在测试AI客服系统,您要不要体验下被机器人接待的感觉?"
苏明远看着年轻人眼中毫无顾忌的兴奋,想起自己年轻时在酒桌上陪笑的谨小慎微。他接过平板电脑,屏幕上的AI客服正用流利的普通话询问:"苏先生,请问您想了解哪方面的业务?"那一刻,他忽然明白,父亲放手的不是权力,而是对旧时代的执念。
第三章 碰撞与融合
变革的阵痛在季度考核时集中爆发。老销售总监拍着桌子冲进苏晓的办公室:"苏总!你这个'直播带货'的方案根本行不通!我们跟了三年的欧洲客户,差点被你一场直播搅黄了!"
苏晓按下内心的火气,调出后台数据:"王总监,那场直播吸引了23万年轻观众,其中35%转化为品牌粉丝,虽然暂时没促成大单,但为我们建立了年轻化的品牌认知。"
"认知能当饭吃吗?"老总监气得胡子发抖,"下个月的欧洲展会,你要是不让我按老规矩带礼品去拜访,这单我不保!"
类似的冲突在各个部门上演。财务总监质疑创新部的预算"像撒钱",生产部经理抱怨"小批量定制化生产"打乱了流水线。苏明远坐在办公室里,听着楼下传来的争吵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场景像极了当年父亲处理改革派与保守派矛盾时的样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没有立刻介入,而是拨通了苏晓的电话:"晚上回家吃饭,你奶奶炖了汤。"
饭桌上,苏明辉看着孙女紧锁的眉头,夹了一筷子笋干:"碰到钉子了?"
苏晓点点头,将白天的争执说了出来。老人放下筷子,擦了擦嘴:"你爷爷当年要建第一条生产线时,老伙计们也说'手工锻造才是根本'。后来呢?机器锻打的零件又快又准,那些坚持手工的,要么进了博物馆,要么进了破产清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