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我们要去抵御汉贼入侵

---

与此同时,建康外围·姑熟联军大营

与汉军同仇敌忾的气氛截然相反,所谓的“讨景联军”大营内,此刻正弥漫着一种迷茫、猜忌和各自盘算的气息。一顶宽大的营帐里,联军剩余的几位主要将领正在召开一场决定未来走向的会议。

皇帝萧绎在建康城外染上瘟疫暴毙的消息早已传来,但在座的将领们脸上看不出丝毫悲戚,甚至无人主动提及。对他们而言,一个刻薄寡恩、在危难时刻表现不堪的“太监皇帝”的死,毫无讨论的价值,甚至是一种解脱。

他们聚集于此,只有一个原因——收到了确切情报,汉王刘璟亲率七万精锐,已过鄱阳,正浩浩荡荡向建康开来!这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迫使这些各怀鬼胎的将领们必须做出选择。

大帐内,争吵声不绝于耳。

程灵洗、胡颖、李孝钦、赵伯超、陈文彻等人认为,联军已名存实亡,建康周边无险可守,且资源匮乏,不如挥师向东,去与占据三吴(吴郡、吴兴、会稽)富庶之地、且实力最强的副盟主陈霸先汇合,奉他为首,再图后计。

而柳仲礼、胡龙牙等人则慷慨激昂地表示,身为大梁将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汉贼南侵,岂能望风而逃?应当集结兵力,择险固守,抵御汉军入侵,保境安民!

双方各执一词,引经据典,互相指责,吵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场面陷入了僵持。

这些人大都是官场老手,乱世军阀,所谓的“商讨对策”,本质上不过是在为自己的前途和手下兵马寻找一个最有利的“下家”。忠义于梁室?那不过是摆在台面上最好看的招牌而已。

在场众人中,唯有已故名将陈庆之的儿子陈昕,还带着几分父亲留下的忠贞气节和书生意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本意是想去投奔看起来更像“正统”且颇有能力的陈霸先。

柳仲礼看准了这一点,私下里找到陈昕,一番慷慨激昂的“忠义”说辞,痛陈陈霸先已有割据之心,未必是梁室忠臣,此去恐怕要改天换日,我等家门世受陛下厚恩,岂能不效死力,阻止汉贼灭亡梁室?

一顿忽悠之下,年轻气盛、缺乏政治经验的陈昕热血上涌,改变了主意,决定留下跟随柳仲礼“共御国难”。

争吵终究要有一个结果。最终,在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联军正式分裂。

以柳仲礼、胡龙牙、陈昕为首的一部分将领,率领约一万五千人马,决定南下驻守宣城,试图凭借地形阻击汉军东进。

而以程灵洗为首的更多将领,则带领约三万人马,拔营东向,前往三吴地区投奔陈霸先。

曾经声势浩大的“讨景联军”,在侯景未灭、汉军压境的关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瓦解了。

而那个死在瘟疫中、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的皇帝萧绎,则成了这场动乱中,最无声、也最彻底的输家。

他的死,甚至没能在这乱世中激起一丝应有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