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将士们!” 他的声音在夜空中传开,压过了远处的隐约笙歌,“当初,你们跟随我侯景,离乡背井,来到这江南之地!我们为的什么?不是为了封侯拜将,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我们他娘的只是为了活命!是想在这乱世之中,找一条活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宋子仙、任约等人脸上立刻露出了愤慨与共鸣的神色。
“可是!” 侯景猛地提高了音量,声音中充满了悲愤与煽动,“我们换来了什么?是高门的白眼!是朝廷的猜忌!是克扣的粮饷!如今,皇帝身边有奸臣作祟!” 他伸手指向建康城的方向,仿佛那里有无形的敌人,“他们……他们为了向那北方的卖饼郎(刘璟)乞和,竟然……竟然要拿我们这些兄弟的人头去做觐见之礼!要用我们弟兄的鲜血,去染红他们的衣冠!”
“兄弟们!告诉我,你们答应吗?!” 侯景几乎是吼出了最后一句。
“不答应!!” 宋子仙、任约等侯景心腹立刻振臂高呼,群情激愤。
“反他娘的!跟他们拼了!” 更多的侯景旧部跟着呐喊起来,声音中充满了被逼到绝境的疯狂。
而那些原梁军体系的将领们,此刻却是面色惨白,心中暗暗叫苦不迭。他们原本以为侯景召集大家,是要发放过节赏赐,或者布置防务,万万没想到,这位大将军竟是要拉着他们造反!此刻置身于这群情汹涌的叛军之中,他们只觉得脊背发凉,进退维谷。
侯景那双细长的、如同饿狼般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冰冷的目光缓缓扫过那些没有表态、脸色变幻不定的梁军将领们,无形的压力如同巨石般压在他们的心头。
终于,一个名叫虞节的梁军将领承受不住这可怕的沉默和侯景那逼视的目光,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颤抖,却努力表现得义愤填膺:“大将军!实不相瞒,朝廷……朝廷对我们这些将士百般克扣,弟兄们早已怨声载道!唯有大将军您,待我等恩重如山!末将……末将不才,愿誓死追随大将军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了第一个带头“吃螃蟹”的人,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其他的梁军将领见大势已去,为了保住性命,也纷纷跪倒在地,口称愿效忠大将军。当然,其中也有一两个硬骨头,梗着脖子不肯屈服,怒骂侯景乱臣贼子。
但他们的下场,在此时此地早已注定——几声短促的惨叫和刀锋入肉的闷响过后,一切反对的声音都消失了,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新鲜的血腥气。
此前,建康城中不知从何时起,悄然流传开一首诡异的童谣:“青丝白马石城来”。为了应和这句谶言,侯景早已命部下赶制了青衣青甲,此刻,叛军们迅速换装,在火把下映出一片森然的青色。侯景自己则跨上了一匹精心挑选的纯白战马,马缰绳特意换成了染成青色的丝绦。
一切准备就绪。侯景骑在白马之上,当众拿出了一份早已伪造好的“太子密诏”,他高举诏书,对着集结完毕的五千将士,声若洪钟地宣称:“陛下年老昏聩,已被朱异等奸佞小人蒙蔽圣听!太子殿下仁孝,被迫远避汤山!本将军今日,便是奉太子殿下密旨,清君侧,靖国难,扫除朝中奸邪,保卫大梁皇室正统!”
石头城的将士们,无论是侯景旧部还是被裹挟的梁军,此刻都明白他们要做什么了。对于许多底层士卒而言,南梁朝廷重文轻武、苛待军人的政策早已让他们心怀不满,此刻跟着侯景搏一把,或许还能杀出一条血路,改变命运。他们很“配合”地发出了震天的呐喊,士气竟被煽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