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些至关重要的奏报,同样未能逃脱朱异的黑手,尽数被截留。
徐陵非但没有等到朝廷关于如何处置侯景的指示,反而接连收到了监国太子萧纲(此时萧衍仍在同泰寺“舍身”)一封比一封急迫的催促信。
信中,萧纲以近乎惊慌的语气描述着江北的危局:汉军日夜操练,杀声震天,甚至在京口都能隐约听到,恐怖的氛围吓得京口百姓纷纷南逃,十室九空!更可怕的是,汉将韦孝宽率领的强大水军已经开始在长江下游巡弋,封锁水道,拦截、扣押试图北上的梁国商船,对建康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军事压力。太子在信中焦灼地询问徐陵:结盟之事,究竟何时能够达成?
来自国内的压力如同泰山压顶,让徐陵焦头烂额,寝食难安。他一次又一次地前往皇宫,求见太子高澄,希望能有所转圜。
但每一次,他都毫无例外地被东宫属官面无表情地挡在门外,得到的回复永远是那句冰冷而强硬的话:“侯景何时送来,齐、梁结盟便何时达成。” 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就在徐陵一筹莫展、几近绝望之际,使团中一位名叫韦黯的成员(乃南梁名将韦睿之子)提出了一个建议:“徐大使,我听说兰钦将军之子兰京,如今就在太子高澄的东宫中担任厨子,而且似乎因其手艺精湛,颇得太子赏识。我们是否……可以走走他的门路?或许能通过他,让太子再给我们一次陈述的机会?”
徐陵闻言,黯淡的眼中终于闪过一丝光亮。这或许是眼下唯一可能打破僵局的办法了,尽管希望渺茫,但也总比坐以待毙、一次次吃闭门羹要强。他立刻决定尝试。
第二天,徐陵与韦黯二人,早早便来到宫门外僻静处等候。直到深夜时分,宫门开启,下值的宫人陆续走出,他们才终于等到了目标——一身庖厨打扮、神情平和的兰京。
小主,
兰京久在异国,突然见到两位来自故乡的使者,倍感亲切,虽然有些意外,但还是热情地邀请他们到自己位于邺城内的宅邸做客,说要好好款待老乡,说说话。
二人跟随兰京回到他那布置简单、却充满各种厨具和食材香气的家中。兰京手脚麻利,很快便整治了几样精致的小菜,虽非山珍海味,却色香味俱全,显露出不凡的厨艺。
三人围坐,一边用餐,徐陵一边委婉地说明了此番来访的意图——希望兰京能看在同乡之谊的份上,从中斡旋,帮忙创造一次面见太子高澄的机会。
兰京听完,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摇了摇头,坦诚地说道:“徐大使,韦兄,不是兰京不愿帮忙。实在是我人微言轻,只是一个庖厨,伺候太子饮食尚可,哪里有能力干涉国家政事?况且,家父在信中屡次叮嘱,要我安分守己,潜心钻研厨艺,切勿卷入朝堂纷争。二位的美意和难处,兰京心领,但此事……请恕我无能为力。” 他说得诚恳,随即又热情地为他们介绍起桌上的菜肴,试图转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