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集:铜鼎的余温

陈望之点点头,伸手碰了碰鼎壁。夜里的铜鼎凉了些,但指尖仍能感觉到一种温润,不是金属的冷硬,倒像是晒过太阳的石头,还留着余温。他忽然想起儿子画的奥特曼,忍不住笑了——两千多年前的人,在铸造这鼎时,会不会也想着,要给后世留下点什么?是对祖先的敬畏,还是对子孙的期盼?

第二天一早,顺丰的包裹到了。陈望之在遮阳棚里拆箱,芥菜的咸香扑面而来,藿香正气水的标签上,母亲还用红笔写了“每日一支”。他拿了瓶揣进兜里,刚要去鼎那边,就看见小周跑过来,脸色发白:“陈教授,鼎……鼎好像有点问题。”

他心里一紧,快步走到恒温棚。只见铜鼎的裂缝处,渗出了一点淡绿色的液体,像是锈迹溶解后的样子。保护组的人正围着鼎讨论,脸色都很凝重。

“是应力腐蚀,”组长李工指着裂缝,“可能是因为现场温度变化太快,加上鼎本身有老伤,导致锈层下的金属发生了化学反应。”

陈望之蹲下来,看着那点绿色液体,心沉了下去。这尊鼎已经很脆弱了,要是再发生腐蚀,之前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他摸出手机,想给林曼打个电话,却又放下了——不能让她担心。

“先降低棚内湿度,用缓蚀剂处理裂缝,”他深吸一口气,“老郑,你联系省博的实验室,看看能不能尽快安排无损检测,我要知道鼎内部的腐蚀情况。小周,你整理一下这几天的监测数据,尤其是温度变化曲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有人都动了起来,遮阳棚里只剩下仪器的嗡鸣声。陈望之守在鼎边,时不时用棉签蘸取一点缓蚀剂,小心翼翼涂抹在裂缝处。阳光透过棚顶的透明膜照下来,落在鼎身上,绿锈泛着微光,竟像是活了过来。

中午吃饭时,他随便扒了几口盒饭,就又回到棚里。李工递过来一瓶水:“陈教授,你歇会儿吧,我们盯着呢。你从早上到现在,一口水都没喝。”

“没事。”陈望之接过水,却没拧开,目光落在鼎内壁的铭文上。“伯作宝”三个字,像是在跟他对话。他想起导师说过的话:“文物是有生命的,你得懂它,才能保护它。”

傍晚时,省博的实验室传来消息,无损检测显示鼎内部的腐蚀并不严重,只要控制好温湿度,再用专业的保护剂处理,就能稳定下来。陈望之松了口气,靠在棚柱上,才觉得后背已经被汗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