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领命而去,着手构思回信措辞。
数日后,董卓收到韩韬的回信:
吾为天下黄巾之首,身系苍生,是为人皇也。天子尚需仰仗吾护佑,何来资格封赏于我
董卓见信中韩子韬贬低天子,以人皇自居,视天子之封赏如无物。董卓阅罢,怒不可遏,将信狠狠摔在地上,骂道:
“韩子韬这个匹夫,竟敢如此张狂,欺我太甚!”
李儒捡起信,看了看,赶忙劝道:
“太师息怒。韩子韬自幼成名,向来心高气傲,难免张狂些。”
董卓气冲冲地问道:“如今他不接受天子的封赏,这可如何是好?”
李儒思索片刻,道:“不妨派人再去韩子韬那里,向他陈说利害关系。就说他与太师乃是唇齿相依,若关东诸侯起兵,一旦攻破洛阳,必定挥军西进。到时候,若没有太师在前方阻挡,他韩子韬也难以安宁。”
董卓听了,怒气稍减,觉得此计可行,便又派使者前去游说韩韬。
在南阳袁术的府邸中,袁术正拿着袁绍发来的邀请信,满脸不悦地抱怨道:
“他袁绍不过是我袁家一个小妾所生,竟还敢来指挥我。我才是袁家嫡子,本应是我来号令天下诸侯。还有那个韩子韬,天天神神叨叨的,自称什么太平天王,竟真有一群傻愣子信他,拼了命地往凉州跑。”
阎象在一旁恭敬地劝道:
“主公,如今韩子韬率先谴责董卓,号召天下人反抗,袁绍又率先联络各镇诸侯,他们已占尽风头。咱们此次一定要参加会盟,但不必出全力。主公可借助会盟提高威望,待会盟结束后,迅速出兵占据淮南,进而攻取江东,大业可成。”
袁术听后心中一喜,道:“你所谋划的甚合我意。”
阎象继续说:“主公不必在意袁绍,他怎能与主公相比,袁绍早晚得归顺主公。”
袁术听后哈哈大笑,随即对阎象说:“回复袁绍,就说我参加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