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各国,只要加入反楚联盟,大秦将在战后给予他们丰厚的土地和财富。” 大秦国君对使者们说道。
楚国使者们在各国继续努力游说,强调楚国和平发展的理念以及与各国合作的诸多益处。在楚国使者的积极奔走下,许多国家对楚国的立场和态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看清了大秦企图称霸天下、利用各国遏制楚国的真实目的。
在魏国,楚国使者向魏国国君详细阐述了楚国在地区和平与贸易发展中所做出的努力:“魏国与楚国通商已久,楚国的商品为魏国带来了繁荣,魏国的特产在楚国也备受青睐。若因大秦的挑拨而破坏这种友好关系,魏国将失去诸多利益。况且,大秦野心勃勃,其所谓的战后承诺不过是画饼充饥,魏国何苦为他人做嫁衣?”
魏国国君权衡利弊后,对楚国使者说道:“楚国使者所言有理,魏国愿继续与楚国保持友好关系,不会轻易参与大秦的反楚联盟。”
楚国使者的努力使得一些摇摆不定的国家坚定了与楚国合作的决心。然而,大秦并不打算就此放弃。大秦国君见拉拢各国组成反楚联盟的计划受阻,决定采取更为阴险的手段。
大秦暗中支持楚国周边一些小国的叛乱势力,为他们提供武器和资金,煽动他们制造内乱,企图分散楚国的精力。在大秦的支持下,楚国边境的几个小国局势逐渐动荡起来。
其中,陈国原本是楚国的友好邻邦,但国内突然出现了一股叛乱势力,宣称要摆脱楚国的 “控制”,恢复 “独立”。这股叛乱势力在大秦的支持下,势力迅速壮大,开始四处烧杀抢掠,陈国百姓苦不堪言。
陈国国君向楚国求救:“楚国君,陈国如今遭逢大难,国内叛乱势力猖獗,恳请楚国出兵相助,剿灭叛贼。”
楚尘接到陈国的求救信后,深知这背后必定有大秦的阴谋。但陈国若陷入战乱,楚国边境将不得安宁,楚国与陈国的友好关系也将受到破坏。
“大秦此举意在扰乱楚国,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但出兵陈国,又恐大秦另有阴谋。” 楚尘在朝堂上与大臣们商议道。
白起建议道:“国君,可先派一支精锐部队前往陈国,协助陈国平叛。同时,加强楚国边境的防御,防止大秦趁机偷袭。”
楚尘采纳了白起的建议,派遣大将王翦率领三万精锐楚军前往陈国。王翦领命后,迅速行军,抵达陈国。
王翦到达陈国后,立刻与陈国军队会合,商讨平叛策略。他了解到叛乱势力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是乌合之众,且内部矛盾重重。
“这些叛贼看似势大,实则不堪一击。我们可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切断他们与大秦的联系,再各个击破。” 王翦对陈国将领说道。
王翦一方面派人深入叛军内部,散布谣言,制造叛军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对叛军的粮草补给线进行突袭,切断他们的后勤供应。
小主,
在王翦的一系列行动下,叛军内部开始出现混乱。一些叛军将领为了争夺有限的粮草,甚至发生了内讧。王翦抓住时机,率领楚军对叛军发动全面进攻。
“杀!为陈国百姓报仇!” 王翦一声令下,楚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叛军。叛军在楚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经过一番激战,楚军成功剿灭了陈国的叛乱势力,陈国局势逐渐恢复稳定。
“此次多亏楚国出兵相助,陈国才得以平定叛乱。陈国愿与楚国结为更紧密的盟友,共同抵御外敌。” 陈国国君感激地对王翦说道。
楚国成功平定陈国叛乱的消息传回国内,楚尘十分欣慰。但他也明白,大秦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楚国必须做好应对更大挑战的准备。
果然,大秦见支持小国叛乱未能达到分散楚国精力的目的,决定直接对楚国采取军事行动。大秦国君集结了十万大军,准备从西部边境进攻楚国。
“楚国竟敢破坏本王的计划,此次定要让楚国知道大秦的厉害!” 大秦国君在誓师大会上喊道。
楚国的情报人员及时探听到了大秦的军事动向,迅速将消息传回国内。楚尘得知后,立刻召集白起、王翦等将领,部署防御。
“大秦来势汹汹,我们必须严阵以待。白起,你率大军驻守西部边境,构筑坚固防线,务必挡住大秦的进攻;王翦,你带领一部分兵力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白起。” 楚尘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白起领命后,火速赶往西部边境。他到达边境后,立刻视察地形,组织士兵修筑防御工事。白起选择了一处地势险要的山谷,在山谷两侧的山坡上布置了大量的弓弩手和投石车,在山谷入口处设置了拒马、鹿角等障碍物。
“这里是大秦军队进攻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在此处给他们迎头痛击。” 白起对士兵们说道。
大秦军队浩浩荡荡地向楚国西部边境进发。当他们到达山谷前时,看到楚国的防御工事,不禁心中一凛。但大秦将领自恃兵力雄厚,并未将楚国的防御放在眼里。
“楚国这是螳臂当车,给我冲上去,踏平他们的防线!” 大秦将领挥舞着长剑,大声喊道。
大秦军队呐喊着,向山谷冲去。然而,他们刚进入山谷,就遭到了楚国弓弩手和投石车的猛烈攻击。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巨大的石块在大秦军队中炸开,大秦军队顿时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