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国国君听后,陷入了沉思。楚国使者的话让他心中的天平开始向主和派倾斜。
而此时,敌军的使者也得知了楚国使者前来麟国的消息,急忙进宫面见麟国国君。
“国君,楚国使者的话不可信!楚国如今自身难保,哪有能力帮助贵国发展。加入联军,我们一同攻下楚国,楚国的一切都将任我们处置。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就再也没有了!” 敌军使者极力劝说麟国国君加入联军。
麟国国君在两位使者的游说下,内心十分纠结。他深知这一决策将关乎麟国的未来命运,必须谨慎对待。
与此同时,楚国与盟国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国的军事将领们再次聚首,共同商讨应对敌军可能发起的新一轮进攻的作战计划。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敌军若再次进攻,可能会改变战术,采取声东击西之策。我们必须做好全方位的防御准备。” 楚国将领指着地图说道。
盟国将领点头表示认同:“不错,我们可在边境设置多处疑兵,迷惑敌军。同时,在关键地段埋伏重兵,等待敌军上钩。”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两国将领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计划。计划中不仅包括防御策略,还规划了在敌军进攻受挫时,如何展开反击,一举击溃敌军。
楚国和盟国的军队也按照新的作战计划,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士兵们日夜苦练,熟悉新的战术和配合方式,以提升在战场上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楚国国内,选拔优秀青年入伍的工作有序进行。各地的青年们听闻国家征召,纷纷踊跃报名。他们怀着保卫国家的热情,希望能为楚国的安危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要参军,保卫楚国,让那些侵略者有来无回!”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坚定地说道。
负责征兵的官员对报名的青年们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挑选出身体素质和战斗意志都极为出色的青年,编入军队。这些新兵在经过短暂的集训后,将被派往前线,充实楚国的军事力量。
武器研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工匠们在原有的武器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一种新型的弩箭被研制出来,其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投石车也经过改良,能够更准确地打击目标。
“这些新武器将在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为我们的将士们增添胜算。” 负责武器研发的官员兴奋地向楚尘汇报。
楚尘欣慰地说道:“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争取研制出更多先进的武器。同时,要尽快将这些新武器装备到军队中,让将士们熟悉使用方法。”
楚国在积极应对危机的同时,时刻关注着麟国以及其他被敌军游说国家的动态。
在麟国,楚国使者与敌军使者的激烈游说仍在继续,麟国国君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楚国使者的言辞诚恳,详细阐述了楚国与盟国的实力以及加入联军的诸多弊端,而敌军使者则以丰厚的战后利益为诱饵,不断强调进攻楚国的 “大好时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麟国国内的舆论也开始发生变化。一些有识之士通过分析局势,认识到楚国使者所言非虚,开始在民间传播与楚国交好的观点。这些声音逐渐影响了更多的人,使得主和派在国内的支持率有所上升。
一位麟国的老学者在城中的书院讲学,他向学生们以及前来听讲的民众说道:“楚国与盟国联盟稳固,且楚国向来以仁义治国。若我们加入联军进攻楚国,实乃不义之举。况且,战争胜负难料,一旦联军战败,麟国必将遭受楚国的怒火。我们应当与楚国修好,共同维护地区和平。”
这番言论在麟国百姓中引起了广泛共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主和派的观点。麟国国君在得知民间舆论的变化后,心中的天平进一步向主和派倾斜。
然而,主战派并不甘心失败。他们不断向麟国国君进言,强调楚国使者的话不可信,是为了迷惑麟国。主战派的将领甚至提出,若麟国不加入联军,可能会遭到强国的报复。
“国君,强国如今势力强大,若我们拒绝加入联军,他们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麟国国小力弱,难以承受强国的怒火。不如跟随联军进攻楚国,或许还能在战后分得一杯羹。” 主战派将领忧心忡忡地说道。
麟国国君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他一方面担心楚国的报复以及战争对麟国的破坏,另一方面又害怕强国的威胁。在经过数日的深思熟虑后,麟国国君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召集楚国使者与敌军使者,在朝堂之上宣布:“麟国决定保持中立,不加入任何一方的阵营。楚国与盟国的实力以及战争的风险,我们有目共睹。同时,我们也不愿轻易得罪强国。保持中立,是麟国目前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