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东吴使节 鲁肃求和

营中主帐,诸葛亮正在案前整理舆图,赵云立于一侧。

闻报鲁肃来求见,赵云皱眉:“此人素与周瑜交好,乃其谋臣。今来,非战则和。亮公意下如何?”

诸葛亮不语,将羽扇轻敲图卷,道:“东吴知柴桑将溃,鲁肃此行,八成是‘缓战之谋’。”

“今日若斩之,东吴反可借口怒战;若留之,则必试我军底线。”

“不过——此人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他放下舆图,起身微笑道:“我倒想与他,好好下上一局。”

澜台中军大帐内。

吕布端坐中营,虎皮覆椅,方天画戟挂于帐后,营内气息肃杀。

鲁肃立于帐下,拱手施礼:“东吴鲁肃,奉都督周公瑾、江东孙将军之命,特来面议战事之机。”

吕布未言,眼神先冷。

片刻后,他开口:

“柴桑三栈已破,浮桥已毁,水寨归我,我军兵未尽力,你东吴却先来议和?”

“莫非以为我不敢取柴桑城?”

鲁肃微笑,不卑不亢:“主公兵锋震江,数月连破三阵,东吴军民皆惊。孙将军亦知战不可轻启,今愿和谈,并非畏战,而是不愿涂炭百姓。”

“吕主三战皆有节,不焚村、不屠降、不辱士,实为当世之仁主。若今日一合而解纷,明日百姓不战而乐,从此江左共守,则岂非王道之举?”

吕布冷哼:“你以辞伪我以势,你若真心讲和,为何兵不退?柴桑拒战不降,三日已至,我军战鼓可击。”

鲁肃沉声答:“江东愿退兵三十里,柴桑守将亦将更换。只请主公缓战五日,勿动柴桑。期间,东吴遣使奉表议境,若不成议,自当明战,不再虚谈。”

帐中一静。

吕布目光如刀,许久方收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