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了,你们是好人呐,这粮食我不能要,你们能惦记着我,我就感激不尽了。可怜建设命短,甚至连他儿子的消息都不知道。”
随后,几人便聊起了张建设的事迹。张奶奶一提起儿子,就收不住话匣子,再次听对方描述儿子临终时的悲惨场景,更是哭得泣不成声,情绪愈发难以自持。
一旁的张佳辉听到父亲的英勇壮举也是悲痛万分,没有照片,他甚至连父亲长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只能拉着奶奶的手给予些许慰藉。
这两个骗子,表面上假意对张奶奶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实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打探张佳辉的各种细节。张奶奶哪能想到眼前这两人心怀鬼胎,只当是儿子的战友真心关怀,便毫无防备地将一些情况和盘托出。
看时机差不多了,其中一人便开了口:
“老婶子,我看佳辉这孩子可是乖巧的很,不愧是建设的种,让人见了就心生欢喜。”
“借此机会,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您看佳辉一直跟着您在村里,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这样下去,根本没有出头之日啊。我呢,之前在战场上不幸受伤,失去了生育能力,家中老父亲一直盼望着能有个孙子,也好延续咱家的香火。我看佳辉这孩子机灵伶俐,就想着能不能带他去城里读书,给他提供更好的条件,将来也好有个出息,也算是完成建设兄弟的遗愿啊。”
张奶奶听了这番话,心中泛起一阵涟漪。
一方面,她内心深处确实渴望孙子能有个好前程,城里的条件是乡村无法比拟的。她深知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时常担心自己哪天不在了,留下张家辉孤苦伶仃,无人照料。
可另一方面,孙子是她含辛茹苦一手带大的,如今要跟着两个陌生人离开,她实在是割舍不下,心中满是纠结。
“这事儿还得和佳辉商量,毕竟他也懂事了,得尊重他自己的意愿。只是这样一来,会不会给你们造成拖累呀?”
由于气氛烘托到位,她丝毫没怀疑过眼前这两人的真实意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个骗子也看出了张奶奶的顾虑,于是又继续巧言哄骗。
“您大可放宽心,家里条件虽然条件有限,没办法让你跟着一起去享清福,我们心里也挺愧疚的,但扶养一个孩子还是能撑下来的。佳辉去了城里,我们会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您也可以时不时去看他。他要是想您了,我们就随时带他回来。”
张奶奶听到此,心里真的动摇了,若真如这两人所言,能给佳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那倒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