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月球区艺术学院的修复工作室里,弥漫着松节油和古纸的混合气息。工作室是穹顶之下的一片静谧角落,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月球区人工培育的温带草原,青绿色的草浪在模拟气流中轻轻起伏,与室内的古典氛围形成奇妙的交融。这里正在进行一项“濒危旧画修复计划”,而叶云天的团队受邀而来——艺术学院在整理一批1980年代的老画作时,发现部分作品的材质中含有未知的能量反应,恰好与联盟监测到的虫洞能量频率有微弱共鸣,这自然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关注。
工作室中央的恒温修复台上,铺着一幅展开的油画。画框是朴素的木质,边缘有些磨损,画布泛黄发脆,显然历经了四十载光阴。这幅画创作于1985年,作者已无从考证,画的是月球区早期的草原风光:广袤的青绿色草原一直延伸到天际,与淡蓝色的穹顶相接,天空中飘着几朵蓬松的白云,远处有低矮的蒙古包,一条蜿蜒的溪流穿过草原,反射着细碎的光。笔触细腻,色彩柔和,带着浓厚的写实主义风格,生动还原了当年月球区刚完成生态改造时的原始风貌。
“这幅《草原初晴》是我们在库房最深处找到的,颜料层有多处龟裂,画布也有些受潮发霉。”艺术学院的修复师李教授指着画作,向叶云天和林月瞳介绍道。他戴着白色的手套,手里拿着放大镜,语气中满是惋惜,“它记录了月球区生态改造的重要阶段,很有历史价值,可惜保存状况不太理想。”
叶云天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画作上,手中的简易能量探测器保持着绿色指示灯。“李教授,我们检测到这幅画的颜料层有微弱的能量波动,和近期活跃的虫洞能量有相似性,所以想在修复过程中同步监测,避免能量干扰修复,也顺便排查是否存在时空异常风险。”
林月瞳则凑近画作,仔细观察着颜料的龟裂痕迹:“1985年的月球区,颜料大多是本地合成的矿物颜料,怎么会有能量反应?难道是颜料中混入了特殊物质?”
“我们也做过初步检测,没发现异常成分。”李教授摇了摇头,示意助手准备修复工具,“或许是年代久远,颜料与画布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吧。今天先清理表面的霉斑和灰尘,再做颜料层加固。”
修复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助手用特制的软毛刷,小心翼翼地拂去画布表面的浮尘,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画中的时光。李教授则拿着微型清理工具,对着颜料层的霉斑轻轻擦拭,松节油的气味随着动作弥漫开来,渐渐盖过了古纸的气息。
叶云天和林月瞳站在一旁,目光紧紧盯着画作,手中的探测器始终对准画布,屏幕上的能量曲线平稳无波。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这幅画看起来就是一幅普通的老油画,除了那微弱的能量波动,没有任何异常。
就在李教授清理到天空部分的云朵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静止的画中云朵,突然开始缓慢流动。
那不是视觉错觉,而是真实的动态——画中左上角的一朵蓬松白云,边缘的笔触像是被注入了生命,缓缓向右侧移动,形状也在悄然变化,从圆形变成了不规则的絮状。紧接着,其他几朵云也跟着动了起来,有的慢慢散开,有的相互融合,天空仿佛活了过来,带着微风流动的质感。
“这……这是怎么回事?”李教授的手停在半空,眼中满是震惊,手中的微型工具差点掉落在画纸上。
叶云天和林月瞳也瞬间屏住了呼吸,探测器的屏幕突然亮起,红色的能量曲线疯狂跳动,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草原上竟然出现了人影。
在画作右侧的溪流旁,两个模糊的身影渐渐浮现——那是两名穿着1980年代牧民服饰的男子,一人骑着一匹棕红色的马,另一人手牵着马缰绳,正在溪边饮水。他们的服饰是典型的月球区早期牧民装扮:深蓝色的蒙古袍,腰间系着宽大的牛皮腰带,头上戴着毡帽,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两人的动作自然流畅,骑马的男子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牵马的男子则弯腰掬起溪水,一切都像是真实发生在眼前的场景,而非画中的静态影像。
画中的色彩也变得鲜活起来。原本泛黄的草原变成了浓郁的青绿,溪流的水色清澈透亮,甚至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天空的淡蓝色也变得更加深邃,与流动的白云相映成趣。整个画面仿佛从一幅静态的油画,变成了一段鲜活的视频,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是时空重叠……”林月瞳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死死盯着画中的人影,“这是1985年的真实场景,和画中的风景完全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