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木星·气态巨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们看。”雷克斯指着全息屏幕,“从外层大气层到1.3万公里深处,是气态氢和液态氢的过渡区,这里的氢气体积被高压压缩,逐渐从气态转变为液态;再往下,便是核心区域的液态金属氢——那片被高温高压包裹的金色海洋。”

屏幕上,核心区域的液态金属氢泛着耀眼的金光,如同融化的黄金,在高温高压下缓缓流动,偶尔有细小的气泡从液体中升起,又迅速破灭。周围的环境参数实时标注在屏幕一侧:压力3000万地球大气压,温度2万℃。

“那就是液态金属氢。”雷克斯的声音带着一丝痴迷,“它的能量密度是气态氢的10倍,而且燃烧后只产生水,零污染,是宇宙中最优质的清洁能源之一。一块立方米大小的液态金属氢,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吨标准煤,足以供应一座百万人口城市一年的能源需求。”他的眼神中满是渴望,“如果能开采出液态金属氢,不仅能解决木星的能源问题,还能成为整个太阳系的能源中心。但它藏在3000万大气压、2万℃的核心区域,我们的无人探测器最多只能深入到5000公里处,就会被高压压碎,根本无法靠近液态金属氢区域。”

说着,他示意工作人员播放探测器失事的影像。屏幕上,一艘小型无人探测器缓缓向着木星核心下降,探测器的外壳由高强度合金制成,表面覆盖着耐高温涂层。起初,探测器运行正常,不断传回周围的环境数据。但当深度达到5000公里时,屏幕上的画面开始出现抖动,探测器的外壳逐渐变形、凹陷,表面的涂层开始脱落,露出里面的金属结构。随着深度继续增加,变形越来越严重,探测器的机械臂断裂,天线弯曲,最终在一声刺耳的巨响中解体,屏幕瞬间变黑,信号彻底消失。

“这是我们最新一代的无人探测器,采用了目前太阳系最先进的抗压材料,能抵御1000万地球大气压的压力。”雷克斯的语气中满是不甘,“但在木星核心区域的3000万大气压面前,还是不堪一击。我们尝试过各种抗压材料,从金刚石复合材料到超硬碳纳米管,甚至用过外星进口的特种材料,但都无法抵御核心区域的极端压力。”他看着屏幕上那片金色的液态金属氢海洋,“我们能‘抓’到大气层的气态氢,却‘炼’不好;知道核心有液态金属氢,却‘挖’不深,这简直是对木星能源队的羞辱。”

观测中心内的木星技术人员们都沉默着,他们的脸上带着沮丧的神色,有人低头看着地面,有人望着屏幕上的液态金属氢,眼中充满了渴望,却又无能为力。一名年轻的技术人员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显然对这种“守着宝藏却无法利用”的困境感到无比憋屈。

叶云天看着屏幕上的木星核心结构,心中若有所思。他转头看向尘羽和磁岩,两人也正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解决方案。尘羽的星尘发丝轻轻飘动,指尖泛着淡淡的银光,显然在分析氢气提纯的问题;磁岩的磁晶鳞片微微发亮,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上的压力数据,在脑海中构思着抗压开采的方案。

当天下午,合作会议在采集站的会议室召开。会议室的空间宽敞,中央是一张圆形的全息会议桌,周围摆放着数十把悬浮座椅。全息屏幕上,清晰地展示着木星的能源采集数据、氢气纯度分析报告、木星核心区域环境参数,以及现有提纯设备和探测器的技术图纸。叶云天、尘羽、磁岩与雷克斯及木星的十余名技术专家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雷克斯队长,各位木星的朋友。”叶云天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M27的星尘星和磁晶星,分别在气体提纯和高压环境开采方面有着成熟的技术。在来木星的途中,我们已经对木星的环境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木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三项技术支援方案,帮助你们‘炼好’气态氢,‘挖深’液态金属氢。”

他抬手在全息屏幕上轻点,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方案的详细内容。“第一项,解决氢气提纯问题——共享M27的‘星尘星气体提纯技术’。”

尘羽站起身,走到屏幕前,她的指尖泛起淡淡的银光,一团细碎的银蓝色星尘状物质出现在她掌心。这团星尘直径约5厘米,悬浮在她的掌心上方,如同一个微型的星云,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这是星尘粉末,产自星尘星的星际尘埃带,经过特殊的高温高压处理后,其微观结构呈多孔状,孔径仅为0.1纳米,恰好能吸附气体中的各类杂质分子,而不会与氢气分子发生反应。”

她轻轻挥手,掌心的星尘粉末飞向全息屏幕,屏幕上立刻放大显示出星尘粉末的微观结构——无数细小的多孔颗粒相互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如同一个巨大的吸附网。“我们将星尘粉末填充到提纯设备的过滤层中,当气态氢通过过滤层时,星尘粉末会像磁铁一样,将甲烷、氨、硫化物等杂质分子牢牢吸附在多孔结构中,只让纯净的氢气分子通过。”

小主,

她顿了顿,继续解释:“这种提纯技术的核心优势是效率高、寿命长。星尘粉末的吸附容量是你们现有过滤材料的10倍,能吸附自身重量50倍的杂质;而且它的化学性质极其稳定,不会与任何杂质发生反应,也不会被硫化物腐蚀。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高温再生——当吸附达到饱和后,只需将过滤层加热到800℃,杂质分子就会被释放出来,星尘粉末就能恢复吸附能力,重复使用,使用寿命可达5年。”

全息屏幕上出现了升级后的提纯设备示意图:原有的过滤层被替换为星尘粉末填充层,填充层分为三层,每层厚度为5厘米,中间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用于星尘粉末的再生;配套增加了高温再生装置和杂质回收装置,再生过程中释放的杂质会被回收装置收集,进行集中处理,避免污染环境。“经过我们的模拟测算,使用这种技术后,你们的氢气纯度能从85%提升至99.9%以上,完全满足高精度设备的使用需求。”尘羽补充道,“我们会提供星尘粉末的制备方法和提纯设备的改造方案,并派专家指导你们的技术人员操作,确保设备能稳定运行。”

木星的技术专家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纷纷凑到屏幕前,仔细观察星尘粉末的微观结构和设备改造示意图。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推了推鼻梁上的虚拟眼镜,语气中带着疑问:“尘羽专家,星尘粉末在木星的高压环境下,会不会发生结构变形,从而失去吸附能力?”

“不会。”尘羽摇了摇头,语气肯定,“星尘粉末的结构异常稳定,其多孔结构是在星尘星的极端环境下自然形成的,能承受100万地球大气压的压力,而木星采集站的工作压力仅为5地球大气压,完全不会对其结构造成影响。星尘星的气体提纯设备,就是在比这里更高的压力下运行的,已经稳定使用了30年,从未出现过结构变形的问题。”

老专家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不再提问。其他专家也纷纷议论起来,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第二项,解决液态金属氢开采问题——提供‘磁晶星磁悬浮开采舱’技术。”磁岩站起身,他的体表磁晶鳞片微微发亮,全息屏幕上出现了开采舱的三维设计图。这种开采舱呈球形,直径约10米,外壳由磁晶矿与超硬合金复合制成,表面布满了细小的磁控节点,这些节点如同无数只眼睛,能实时感知周围的压力和磁场变化;内部装有小型核聚变反应堆和磁悬浮驱动系统,以及液态金属氢采集装置和储存罐。

“木星核心区域的极端压力,靠传统抗压材料是无法抵御的,这一点我们已经达成共识。”磁岩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磁悬浮开采舱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磁晶矿的强磁场,在开采舱周围形成一层‘磁斥力护盾’。磁晶矿是磁晶星的特产,具有极强的磁场感应和磁场控制能力,能在瞬间产生强大的磁场。”

他指着屏幕上的开采舱设计图,详细解释道:“当开采舱深入木星内部时,表面的磁控节点会实时感知周围的压力变化,并将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会根据压力数据,实时调节磁场强度,与木星内部的氢氦气体形成磁斥力——就像两块同名磁极的磁铁相互排斥一样,这种磁斥力会精准抵消外部压力,让开采舱内部始终保持1地球大气压的稳定环境。”

“开采舱的动力系统采用磁悬浮驱动,通过调节磁场方向和强度,能在高压气体中灵活移动,不受气流干扰,最大移动速度可达100公里/小时。”磁岩继续说道,“舱内配备了远程操控系统和自动开采装置,操作人员可以在采集站的控制中心,通过神经连接头盔远程控制开采舱,深入核心区域采集液态金属氢。开采舱还装有应急逃生系统,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比如磁场失控或动力系统故障,能启动超高速推进器,在30秒内快速撤离到5000公里处的安全区域,避免被高压摧毁。”

雷克斯看着开采舱的设计图,眼中满是激动,他前倾着身体,语气急切地问道:“磁岩专家,这种开采舱能承受核心区域的2万℃高温吗?高温会不会影响磁场的稳定性?”

“完全可以。”磁岩点头,语气自信,“开采舱的外壳采用了熔核星的耐高温涂层,这种涂层能抵御3万℃的高温,而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能有效阻挡热量传导到舱内;同时,磁斥力护盾不仅能抵消压力,还能阻挡部分热量,减少热量对舱体的影响。舱内的冷却系统会实时调节温度,将舱内温度稳定在25℃左右,确保设备和采集到的液态金属氢保持稳定。至于磁场稳定性,磁晶矿的磁场不受温度影响,即使在2万℃的高温下,也能保持磁场强度不变。”

雷克斯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其他木星专家也纷纷点头,显然对这项技术充满了信心。

“第三项,解决能源运输问题——协助建立‘气态能源运输管网’,共享‘风旋星涡轮压缩技术’。”叶云天的话音刚落,全息屏幕上出现了运输管网的三维示意图,“高纯度气态氢的体积庞大,运输效率低,而且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泄漏,存在安全隐患。风旋星的涡轮压缩技术,能通过多级涡轮加压,将气态氢压缩成液态氢,体积缩小800倍,极大提升运输效率,同时也更便于储存和运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会协助你们在各个采集平台之间,搭建高压运输管网。”叶云天指着屏幕上的管网示意图,“管网采用双层结构,内层为耐腐蚀合金,外层为隔热层,能有效防止液态氢蒸发和管道腐蚀。管网内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泄漏检测装置,一旦发生泄漏,能立即自动关闭相关路段,进行应急处理。”

他顿了顿,继续演示整个流程:“提纯后的高纯度气态氢,会先输送到压缩站,通过三级涡轮压缩机进行加压——第一级将压力提升至100大气压,第二级提升至500大气压,第三级提升至1000大气压,此时气态氢会转化为液态氢;然后通过高压运输管网,输送到储存中心和使用终端。同时,我们会在磁悬浮开采舱上加装液态金属氢储存罐,储存罐采用双层真空结构,能保持-253℃的低温,确保液态金属氢不会蒸发。采集到的液态金属氢会被储存在罐中,当开采舱返回时,通过专用运输舱输送到地表采集站的低温储存库中。整个运输过程,能量损耗不超过3%。”

当叶云天、尘羽、磁岩介绍完合作方案,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雷克斯和木星的技术专家们相互对视,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和兴奋。这个方案精准地解决了木星的两大核心难题,而且技术成熟,可行性极高,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叶云天指挥官,尘羽专家,磁岩专家!”雷克斯猛地站起身,用力一拍桌子,桌子发出沉闷的响声,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激动,“这个方案太完美了!简直是为我们木星量身定制的!只要能成功落地,木星的能源产业将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几百年的梦想也将成真!”他环视着周围的木星专家,“各位,你们觉得怎么样?”

“我认为这个方案完全可行!”刚才提问的老专家第一个表态,语气激动,“星尘粉末的吸附原理很科学,磁悬浮开采舱的技术也很先进,运输管网的设计也考虑到了安全和效率,这三项技术结合起来,正好能解决我们的所有问题!”

“我同意!”另一名专家也站起身,“M27的技术实力果然名不虚传,这个方案比我们之前设想的任何方案都要完善,而且没有明显的技术漏洞!”

其他专家也纷纷表示赞同,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

“好!”雷克斯大手一挥,语气坚定,“我们木星气态能源队,愿意全力配合,提供所有资源和技术支持!人力、物力、财力,只要你们需要,我们都能满足!”

“这是合作共赢。”叶云天微笑着说,“木星的气态能源储量丰富,你们的‘气态能源高效燃烧技术’在太阳系处于领先水平。M27的气态能源站目前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我们希望未来能共享这项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互利共赢。”

雷克斯立刻点头,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只要方案成功落地,我们会将气态能源高效燃烧技术的所有数据和核心设备图纸,无偿共享给M27!这是我们的感谢,也是木星人的诚意!”

合作协议的签订仪式简单而隆重。在采集站的中央广场上,叶云天和雷克斯分别代表M27和木星气态能源队,在全息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两人的签名重合的瞬间,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木星的技术人员们相互拥抱,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他们终于看到了解决能源难题的希望。

协议签订后,M27团队与木星技术人员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尘羽带领着M27的技术团队,在采集站的实验室里指导木星人员制备星尘粉末。星尘粉末的制备过程并不复杂,但对环境要求极高,需要在无菌、无杂质的真空环境中进行。木星的技术人员们学得很快,在尘羽的指导下,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成功制备出了第一批合格的星尘粉末。这些星尘粉末呈银蓝色,质地轻盈,如同干燥的细沙,在真空容器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接下来是提纯设备的改造。木星的技术人员们按照尘羽提供的改造方案,对采集站的数十台提纯设备进行全面改造。他们拆卸掉旧的过滤层,清理干净设备内部的杂质和腐蚀痕迹,然后将星尘粉末填充到新的过滤层中,安装好高温再生装置和杂质回收装置。整个改造过程持续了十天,期间,尘羽每天都穿梭在各个设备之间,仔细检查每一个环节,确保改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