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星核研究室~冰纹解析与创世残影

星核研究室的冷白光从穹顶的“冷凝光粒子发生器”中倾泻而下,与寻常照明截然不同——这种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光量子”构成的光源,此刻密度比三天前提升了30%,质感像掺了碎冰的液态银,流动时带着细微的“沙沙”声。光粒子落在深灰色的抗能量合金墙壁上,没有产生普通光线的漫反射,而是顺着墙壁表面的纳米级纹路缓慢流淌,在墙面上映出三千六百根量子光丝的纤细影子——每根影子的宽度仅0.1毫米,随光丝的轻微颤动同步摇摆,连墙壁接缝处填充的淡银色密封胶,都被照得清晰可见。

叶云天站在操控台前,暗红色作战服的袖口还沾着玄冰星残留的淡紫色冷却剂痕迹——那是之前修复流星号引擎时溅上的,冷却剂与空气接触后形成了半透明的结晶层,此刻在冷白光下泛着细碎的荧光,连结晶边缘的锯齿状纹路都纤毫毕现。他的指尖抵在“伏羲三号”超算的全息操控面板上,面板是厚度仅2毫米的半透明淡蓝色能量膜,膜下流动着无数银色的数据流光点。指腹能清晰感受到每秒1.2亿次数据运算带来的高频震颤——那震颤不是杂乱的抖动,而是带着“嗡-嗡”的规律频率,每两次震颤间隔0.8秒,像一头正在全力奔跑的钢铁巨兽,每一次喘息都让面板边缘泛起极淡的银蓝色光晕,光晕的半径随运算负荷在1-3厘米间波动,连他指节处直径0.3毫米的细小毛孔,都被震得微微发麻。

超算的核心矩阵悬浮在研究室中央,直径五米的立体网络由三千六百根量子光丝编织而成,光丝的材质是“超导能量晶体”,颜色会随运算负荷动态变化:闲置时呈淡蓝色,运算量达50%时转为浅紫,负荷超90%则透出橙红色,光丝表面还会浮现出细小的电流纹路。此刻光丝已从浅紫向橙红过渡,距离警戒阈值仅剩3%,网络内部,十二块冰纹的三维模型正以每分钟三圈的速度顺时针旋转,模型的精度达0.001毫米,连冰纹内部最细微的褶皱都清晰可见。

子鼠冰纹的螺旋纹泛着淡金色,每一圈螺旋的拐点处都嵌着一个银色数据点——这些数据点是量子光谱仪捕捉到的“能量节点”,每个点旁都悬浮着微型参数框:“子鼠螺旋纹-节点ID:S001-频率:2.37Hz-空间坐标偏差:0.02AU”;丑牛冰纹的网格纹呈淡绿色,网格间隙流淌着细碎的蓝色数据流,数据流以每秒10MB的速度更新,实时传输着网格节点的应力分析数据;寅虎冰纹的弧线纹是橙红色,纹路边缘有类似电流的火花跳动——每道火花的能量约0.5焦耳,是弧线纹内部能量不稳定的表现,火花闪烁的频率与超算的震颤完全同步。这些数据流并非单纯的背景装饰,而是包裹冰纹模型的“数字外衣”,每道数据流的末端都连着一行微型参数,像给冰纹贴上了精准的“身份标签”。

“开始拆解第一维度:线条节点。”叶云天的声音透过降噪耳机传到团队成员耳中,耳机里还混着超算散热系统的低鸣——那是位于研究室角落的十二台“液氦冷却器”发出的,风扇转速达6000转/分钟,声音被降噪系统削弱后,只剩柔和的“呼呼”声。他抬手在操控面板上划出一道弧线,指尖划过的地方留下一道金色能量轨迹,轨迹的宽度随指尖力度从0.5毫米增至2毫米,三秒后才缓缓融入面板的淡蓝色能量膜中。

下一秒,十二块冰纹模型瞬间被无数红色光点覆盖——每个光点直径1毫米,精准对应冰纹线条的每一个拐点,光点闪烁的频率与超算的“嗡-嗡”震颤完全同步,像给冰纹穿上了一件红色的“星光外套”。“量子光谱仪已捕捉到所有拐点坐标,共提取1372个核心节点,其中子鼠冰纹112个、丑牛冰纹111个、寅虎冰纹108个……”叶云天的目光扫过面板上的节点分布图,突然转向角落里的叶云玄,“云玄,你之前提到的‘盘古开天符’残片,其节点分布与丑牛冰纹的网格纹重合度多少?”

叶云玄立刻抬手激活手腕上的“全息档案器”——这是一个直径5厘米的银色手环,按下侧面的按钮后,一道淡绿色的全息投影在他面前展开,投影的分辨率达4K,清晰呈现出“盘古开天符”残片的三维模型。残片呈不规则三角形,最长边约12厘米,边缘有明显的能量磨损痕迹——那是被宇宙伽马射线侵蚀后留下的,磨损处的线条呈虚线状,像被虫蛀过的布料,符文中的网格结构断断续续,却能看出与丑牛冰纹高度相似的交叉线条。

他指尖在残片模型的“牛蹄纹”节点上轻点,一道绿色的比对线条瞬间从残片延伸到中央的丑牛冰纹模型,线条的粗细随节点匹配度变化——匹配度越高,线条越粗。当线条连接到丑牛冰纹的第37个节点时,节点处立刻亮起绿色光点,光点的亮度随重合精度提升:重合度80%-90%时呈淡绿,90%以上则转为深绿。很快,残片与冰纹的匹配完成,面板上弹出一行数据:“重合节点数99/111-重合度89.3%-未匹配节点:12个(均位于残片缺失区域)”。

小主,

“重合度89.3%,但残片只有三分之一,缺失的部分连‘量子AI-09’都无法补全。”叶云玄的指尖在残片边缘滑动,那里的线条突然断成虚线,虚线末端泛着淡红色的“数据缺失”提示,“AI尝试过10万种补全方案,每种方案的节点逻辑都与现有冰纹冲突——不过我发现个细节,你看这个。”他抬手调出节点运动轨迹图,图中1372个红色光点正以核心矩阵中心为原点,缓慢顺时针转动,转速约每分钟0.5圈,“所有冰纹的节点都在围绕一个隐性中心旋转,像是在……等待某个‘锚点’来固定它们的位置,就像行星围绕恒星转动,没有恒星的引力锚定,行星就会偏离轨道。”

叶云天没有接话,目光转向守在能量监测台旁的光曜。光曜穿着联盟总部的银灰色科研制服,领口别着“能量物理学家”的金色徽章,她面前的监测台是弧形的银色金属台,台面由“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上面嵌着十二块5英寸的小型屏幕,每块屏幕对应一块冰纹的实时能量频率曲线。子鼠冰纹的曲线是平滑的淡金色,稳定在2.37赫兹,像一条安静流淌的溪流,波动幅度不超过0.01赫兹;丑牛冰纹的曲线呈淡绿色,频率在1.8-2.1赫兹间轻微波动,波动的峰值与超算的运算周期同步;寅虎冰纹的曲线则是剧烈起伏的橙红色,最高时能冲到3.2赫兹,最低时仅1.5赫兹,曲线边缘还带着细小的“毛刺”——那是能量波动时产生的干扰信号。

光曜抬手在子鼠冰纹的屏幕上双指放大,曲线瞬间投射到中央的全息网络上,与子鼠冰纹的螺旋纹完美重叠——淡金色的曲线顺着螺旋纹路流动,每一圈都精准贴合纹路的弧度,没有丝毫偏差。“第二维度能量频率解析完成,子鼠冰纹的螺旋纹频率最特殊。”她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出一道横线,调出本源星系核心的时空频率数据,“根据联盟天文台的观测,本源星系核心的时空频率是2.39赫兹,子鼠冰纹与它的偏差仅0.02赫兹,其他冰纹的频率偏差都在0.1-0.3赫兹之间,且随环境波动。”光曜抬头看向叶云天,眼神里带着推测,“这会不会就是云玄说的‘锚点’线索?子鼠冰纹的频率与宇宙本源最接近,能像‘定海神针’一样稳定其他冰纹。”

“先不假设,用数据验证。”叶云天按下操控面板上的“筛选启动”键——按键是淡蓝色的菱形,按下后瞬间亮起刺眼的白光,白光中还夹杂着细小的数据流光点。下一秒,伏羲三号的核心矩阵突然爆发强光,无数金色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从矩阵顶端倾泻而下,数据流的宽度达3米,流速约每秒100GB,其中夹杂着细小的星图碎片——那是超算接入联盟宇宙坐标库时同步调取的星系参数,碎片中能清晰看到太阳系、银河系的轮廓。

“接入第三维度空间坐标,以本源星系时空祭坛为原点(坐标:X0-Y0-Z0)。”叶云天的手指在面板上快速敲击,输入一串坐标参数,“校准地球(坐标:X732-Y419-Z208)、太阳系(坐标:X981-Y502-Z311)、银河系(坐标:X1205-Y768-Z499)的时空参数——现在,让超算模拟所有可能的冰纹组合,筛选条件:能量频率与宇宙本源偏差≤0.1赫兹,空间坐标匹配度≥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