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 朱雄英微微停顿,目光坚定地继续说道,“一旦装备军队,将枪支编号与使用人员一一对应登记,在战场上能极大地方便管理和追溯。倘若某支枪在作战中出现故障,或者被敌人缴获,再或者遗失,我们便能通过编号迅速知晓是哪名士兵在使用,进而分析或者追责,及时调整策略。同时,这也能让士兵们更加珍惜和妥善保管手中的武器,毕竟每支枪都与他们的责任紧密相连。”
秦逵恍然大悟,连忙拱手说道:“殿下思虑周全,臣佩服。臣回去后,即刻安排工匠为燧发枪刻制编号,并制定详细的登记管理制度。”
朱雄英满意地点点头:“此事关系重大,秦大人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有丝毫差错。”
随后,朱雄英又在校场观看了工匠们对燧发枪的连续射击演示,以及不同距离的精度测试。
他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
在看到燧发枪在复杂环境下依然能够稳定发射后,朱雄英对其性能更加满意。
朱雄英试枪结束后,马不停蹄地赶回东宫。
他深知,燧发枪的成功研制只是开端,后续的生产、改进以及新火器的研发,都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持。
一回到东宫,他便迫不及待地命人传唤户部尚书夏元吉。
不多时,夏元吉匆匆赶来,踏入书房,恭敬地行礼:“殿下,臣夏元吉前来拜见,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朱雄英神色严肃,抬手示意夏元吉坐下,而后说道:“夏大人,今日校场试枪,燧发枪的威力着实惊人,此乃我大明军事的重大突破。这背后,离不开工部工匠们的日夜钻研,更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如今,燧发枪即将大规模生产,后续还有诸多改进和新火器研发的计划,这些都需要大量钱财。”